企业所得税不同于增值税。国税通常不关注所得税的税负。应根据具体的工作条件和单位费用来考虑纳税额。
一个企业的所得税有两种计算方法:1.审计收集:企业四分之一的最后一个月,所得税成本和附加费用-各种允许扣除额,最终利润乘以25%; 2.批准的收藏:无论公司的季度损益如何,每个季度都必须缴纳一定数额的公司所得税。(缴税由税务局批准)在
季度末,公司所得税是根据损益表中的会计利润计算的。年末应纳税额结算,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利润金额)计算所得税。
根据《关于印发〈全国跨地区营业税缴纳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公告》:
第6条
纳税人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计算的企业所得税,包括预缴税款和可退还税款的结算方式,各分支机构之间各占50%,根据分配该税应在现场支付或退还。
50%将由总部共享和支付,其中25%将在现场支付或退还,而25%将全部支付给中央财政或退还。具体纳税或退税程序,按照财税〔2012〕40号第五条和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
总公司应在每个月或每个季度结束后的15天内,宣布在此期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的50%。总公司应将当期应交企业所得税的其他50%除以。
根据各分支机构应按比例分配,各分支机构之间分配,并及时通知各分支机构;每个分支机构应在每个月或每个季度末的15天内分配其份额所得税金额是预先申报并支付的。
如果分支机构未能按照税收分配额预缴所得税,导致税收少缴,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照《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通知主管部门。总部所在地税务机关的处罚。
第15条
总公司应根据上一年度的营业收入,员工薪酬和总资产这三个因素来计算每个分支机构应占所得税的比例;三级及以下分支机构,营业收入,职工薪酬和总资产这两个分支都包含在统一计算中。三个因子的权重依次为0.35、0.35和0.30。
计算如下:
分支机构的分配比率=(分支机构的营业收入/每个分支机构的营业收入的总和)×0.35 +(分支机构的雇员薪水/雇员的工资总额)每个分支)×0.35 +(分支总资产/所有分支机构的总资产)×0.30。
按照上述方法确定分支机构的分配比例后,除本办法第5条第4款,第16条第2款和第3条外,该年不得进行任何调整。
扩展配置文件:
根据《关于印发〈跨地区营业税缴纳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公告》:
第9条在汇总纳税人的预付款声明时,总公司除应提交企业所得税预付款声明表和公司的现行税表外,还应提交纳税人的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和每个分支机构。财务报表。该年度的年度财务报表(或年度财务状况以及营业收入和支出)。除提交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表(仅列出部分项目)外,分支机构还应提交总部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接受的纳税企业分支机构的合并所得税分配表。
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原则上每个分支机构的年度财务报表(或年度财务状况以及营业收入和支出)只需要报告一次。
第10条
纳税总企业应自年底起5个月内计算总行应缴的年度所得税,并从总行及分行中扣除预缴税款。
根据本办法规定的分摊方法计算应收税款,计算总公司和分公司的应收企业所得税,总公司和分公司应就地纳税或返回。
如果纳税人在纳税年度内预付的企业所得税少于全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则总公司和分支机构应在结算期间分别清算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段。
如果预付税款超过应纳税额,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退税手续,或分别在总部和分支机构的批准下抵销企业所得税。明年支付。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扣除项目
企业所得税的法定扣除额是确定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项目。《企业所得税条例》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是企业的总收入减去成本,费用,损失和扣除额后的余额。成本是纳税人为生产和经营商品以及提供劳务所产生的直接消费和各种间接费用。费用,是指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亏损是指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营业外支出,经营亏损和投资损失。另外,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如果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应按照税法规定进行调整。除成本,费用和损失外,公司所得税的法定扣除额还规定了一些扣除额,这些扣除额需要根据税收法规进行税收调整。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扣除利息费用。在生产经营期间,应按实际发生额扣除纳税人从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得高于同一时期按同类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扣除。
⑵扣除应税工资。条例规定,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扣除合理的工资。这就是说,要取消已经经营多年的内资企业的税收和工资制度,有效减轻内资企业的负担。但是,允许扣除的工资和薪金必须是“合理的”,显然不合理的工资和薪金是不可扣除的。今后,国家税务总局将通过制定与《实施细则》相匹配的《工资减免管理办法》来澄清“合理性”。
⑶在员工福利费,工会基金和员工教育基金方面,实施条例继续保持以前的扣除标准(提款率分别为14%,2%和2.5%),但“总计应税工资”调整为“总工资”后,扣除额将相应增加。在职工教育经费方面,为鼓励企业增加对职工教育的投入,本条例的执行规定,除国务院财税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从职工教育经费中扣除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2.5%;部分允许在以后的纳税年度中扣除结转额。
⑷扣除捐款。纳税人的公益金和救济金可以在年度会计利润的12%以内扣除。最多可扣除12%。
⑸商业娱乐扣除。商务娱乐是指纳税人为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合理需要而发生的社会娱乐支出。税法规定,与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商业招待,应当由纳税人提供准确的记录或者证明文件,并应当在下列限额内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进一步阐明,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商业娱乐支出,应扣除其发生额的60%,但最高不得超过销售收入。年(营业收入的5‰,即据说税法采用“两端卡”方式。一方面,仅允许企业产生的60%的商务娱乐费用在商务娱乐费用中区分商务娱乐和个人消费。通过设计均匀比率,删除商业娱乐中的个人消费部分;另一方面,最大扣除额限于当年销售(业务)收入的5‰。这用于防止某些公司将业务娱乐性提高40%。查找餐费发票甚至虚假发票会抵消该帐户,从而导致商务娱乐费膨胀。
⑹扣除员工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在省级税务机关批准的周转率和基数内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职工养老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
⑺扣除残疾人的安全基金。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纳税人按照地方政府规定缴纳的残疾保护基金。
⑻扣除财产和运输保险费。纳税人支付的财产。在计算税收时可以扣除运输保险费。但是,保险公司给予纳税人的非补偿性利益,应当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⑼扣除固定资产租赁费。经营租赁租用的固定资产的纳税人租赁费,可以直接在税前扣除;融资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的租赁费不能直接在税前扣除,但应支付租赁费中的利息支出。手续费可以在付款时直接扣除。
⑽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和商品减价准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纳税人提取的坏账准备和坏账准备。提取的标准将根据财务系统暂时实施。纳税人提取的降价准备金可以在计税时扣除。
⑾扣减固定资产转移支出。纳税人转让固定资产,是指转让或出售固定资产时发生的清算费用等支出。纳税人在计算所得税时可以扣除固定资产的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