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税率25%,微利20%
1.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由于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许多企业都不熟悉企业所得税政策。
由于所得税计算复杂,政策强大,许多公司财务人员对税前扣除项目的基本规定,扣除基础和扣除率没有全面而准确的掌握。
有些企业存在以下问题:不合标准的支出,超过年度摊销支出的部分,包括将具有标准控制的支出转换为没有标准控制的支出,以及享受减税和免税待遇的企业,未经授权而调整纳税申报单。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税收政策的正确实施和企业财务会计的真实性,而且还增加了纳税人的税收成本和税务机关的税收成本。
(2)由于企业所得税业务培训不足,许多税务干部无法完全满足其工作要求。
扩展配置文件:
1.税前扣除准备金与企业实际会计处理之间的关系
(1)税法优先原则: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如果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处理方法与税法,法规的规定不一致,应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和法规。(略带铂金:《企业所得税法》第21条)
例如,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函》中,雇员福利的范围有相关规定和不一致之处,而国家税务总局在回答税收问题时已明确规定。根据《关于税收的国家税收信函》中的文件处理;根据财政部财通文件。如果它们不一致,则将遵循税法。
(2)税法协调原则:对于已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确认并实际确认了财务会计支出的企业,其税前扣除范围和税前扣除范围尚未超过《企业所得税法》和相关税法规定中的规定。在标准情况下,经企业实际会计处理确认的支出,在扣除企业所得税之前,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国家税务总局2012年第15号公告》
(3)税法的空白原则:国务院财税部门未明确规定的税法,法规和具体扣除项目,应按照国家财政会计准则计算,不计税额。违反了税前扣除的基本原则。
例如,关于劳保支出,目前仅指定特定的扣除范围,但没有扣除标准,则企业可以根据国家财务和会计规定进行计算。
中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1.中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现状
目前,中国的公司所得税制度由两部分组成:国内公司所得税制度和外商投资公司所得税制度。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1994年1月1日实施);“(自1991年7月1日起生效。可以说,1994年税制改革形成了目前国内外企业所得税并存的格局。
1。国内外公司采用相同的所得税制度。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例如,两者都是基于应纳税所得额,即公司总收入的余额减去可抵扣项目(成本,费用,损失等)。在另一个示例中,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时,它们都采用了权责发生制,即收支相抵的原则。再举一个例子,两者的基本税率均为33%的比例税率。纳税年度和外国税收抵免的确定规定也相同。
2。国内外企业所得税制度之间的差异。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制度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时,尽管两者都允许扣除相关项目,但某些项目具有不同的扣除标准。例如,工资支出的税前扣除额,内资企业按照应税工资标准支付,超额部分视为利润,外商投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支付。再如,内部和外部公司所得税制度在税收优惠的广度和深度上存在很大差异。税收优惠的余额显然倾向于外资企业。在这种模式下,估计内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相差约10个百分点。
即使在国内企业所得税系统和国外企业所得税系统中,由于存在税收优惠政策,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待遇也有所不同。例如,在经济特区经营期限超过10年的从事生产性行业的企业,将从获利年度中享受“两,三半减免”所得税优惠。
2.中国企业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
1。纳税人的标准不合理,在内资企业中突出显示。当前的国内企业所得税主要以企业或组织的独立经济核算作为纳税人,而不是以法人为标准来定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纳税人。存在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双重征税的问题。此外,由于缺乏对自负盈亏的实质性规定,母公司和子公司,母公司和分支机构经常与税务机关就税收收集和管理问题(例如总纳税额)发生争执,这增加了税收收集和管理的难度。
2。税收计算的基础缺乏标准化和统一性。计税的非标准依据,主要是指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制度没有对总收入赋予税法的概念,只列出了总收入中所含收入项目的名称。收入项目的范围不够明确,收入项目名称缺乏规范,内涵有重叠。例如,金融企业的“生产经营收入”主要是“利息收入”。计税依据的不一致主要是指内外资企业扣除项目标准的不一致。除了对工资支出的扣减标准不同外,外资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商务招待和社会公益以及救济捐款等方面的政策更为宽松。但是,国内企业普遍遭受成本补偿不足的困扰。这导致同一收入水平的国内外企业之间的税收负担大相径庭,不利于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3。税率设置不一致。在现行的所得税制度中,除法定基本税率33%外,对利润较低的内资企业还设定了两种优惠税率,分别为18%和27%,分别设定为15%和24%。针对外资企业的不同情况。优惠税率。但是,据估算,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实际平均所得税率为11%,而一般的内资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分别为22%和30%。也就是说,国内外公司的实际税率远低于名义税率,国内外公司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与税收公平原则背道而驰,削弱了内资企业的竞争力。
4。税收优惠是有缺陷的。首先,内外资企业实行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阻碍了两者之间的公平竞争。二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过于复杂,造成人为的市场分割,破坏了市场的统一和公平。第三,税收优惠政策的产业导向功能不明确,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第四,税收优惠的形式相对简单,这直接体现在降低税率等直接优惠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策实施的效果。可以说,税收优惠是国内外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最大区别,也是完善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完善中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改革思路
为了合理规范公司所得税纳税人,应将法人作为纳税人的判断标准,向法人征收公司所得税;对没有法人资格的纳税人征收个人所得税,建立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协调制度协调所得税控制机制。这有利于所得税法与其他法律的融合,有利于消除双重征税。
3。统一的名义税率。目前,外国公司(企业)所得税的税率通常在20%至40%之间。根据中国当前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统一税率大约为25%(外国中低水平),以缩小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之间的差距。对于外资企业而言,约25%的税率仍然有吸引力。
4。改善税收优惠政策。中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可能会考虑缩小甚至消除对内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差异,并建立一种以间接税收优惠措施为重点并协调产业和区域定位的优惠所得税机制。例如,间接优惠(例如加速折旧,投资信贷和税收递延)等优惠方法辅以必要的直接优惠(例如一定程度的免税),重点是满足国家中长期政策的国家骨干。长期工业发展目标工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并适度偏向欠发达地区,以实现产业定位,并考虑区域定位。
我也是会计专业,您可以写些关于税收的知识,这是老师更加关注的话题
主题:了解依法纳税
目录:1.公司所得税概述
2.税金计算基础概述
3.计算应纳税额的标准
4.税率概述
5.征税方法
(1)按照审计征收法计算应纳税额
(2)根据核准的收款方法计算应纳税额
6.税收筹划概述
7.合理的避税方法
8.税收筹划的最经典表达
内容概述:1994年,中国实施了税收共享制度的改革。新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此税率更适合于大中型企业和在中国有良好收益的企业,但对于较小的企业,其税负水平比原来的实际税负有所增加。为了解决小企业的实际困难,我们还参考了世界上一些国家为降低小企业税率而采取的优惠待遇方法。税法规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足3万元(含3万元)的企业,企业所得税按18%的税率征收;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上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的企业,税率为27%。此外,鼓励西部地区的国家2001年至2010年,对同类行业的内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正确理解了税收筹划,合理避税。
内容:企业所得税是对各种内资企业和组织的生产,营业收入和其他收入征收的税款。现行企业所得税由国务院于1993年12月13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规定》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司所得税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在每个纳税年度的总收入减去可扣除的费用,支出,税金和损失后计算的。
计算应纳税额的标准,即计算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基础。尽管税收计算基础和税收对象也是反映税收的对象,但是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是不同的。税收对象解决了征收什么税收的问题,税收计算的基础是确定税收对象后如何计量税收对象。某些税种具有相同的征税对象和征税基础。例如,各种所得税,征税对象和征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但是,有些税种是不一致的,例如消费税,征税的对象是应税消费品,而税收计算的依据是消费品的销售收入。再例如,农业税的征税是农业总收入,税收计算的依据是税务机关批准的年度应税产出。税收计算的基础分为两种:从价税和从价税。从价税是基于税收对象的自然数量和单价的乘积作为税收计算基础的;应税自然物理量用作计算税收的基础,并根据税法规定的计量标准(重量,体积,面积等)计算物理量。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以下各项:
1.资本支出。
2.无形资产转让和开发支出。
3.对非法操作和没收财产的罚款。
4.各种税收滞纳金,罚款和罚款。
5.自然灾害或事故中有偿的部分。
6.各种捐款中超过扣除标准的部分。
7.各种非广告赞助费用。
8.与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税率:公司所得税的税率为33%。同时,对小企业实行第二级优惠税率。即: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足3万元,税率为18%; 3万元至10万元,税率为27%;超过10万元的,税率为33%。
税收计算方法:公司所得税有两种收集方法:审计收集和批准收集。
1.根据审计征收方法计算应纳税额:
(1)季度预付税的计算
根据税法的规定,企业以月(季度)为单位缴纳所得税时,应按季度实际利润计算应纳税额;如果难以按季度实际利润计算应纳税额的,可以采用一年应纳税所得额的1/4计算应纳税额的预付额或通过国家税务主管部门批准的其他方法(例如年度计划利润额)计算应纳税额的预付额。计算公式为:
季度预付公司所得税金额=月(季度)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或
季度预付公司所得税金额=上一年的应纳税所得额×1/12(或1/4)×适用税率
(2)年度所得税的计算
年内应缴纳的
企业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应在月底之后按月(按季度)预付款清算,退款更多,补充费用更少。计算税额的公式为:
年应缴企业所得税=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结算中应付的企业所得税的清算(退款)=全年(季度)预付的企业所得税的应缴企业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