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按相应的利润表填写季度公司所得税申报表中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利润总额。
收入,成本,税金和附加费的前三个项目可以直接填写。
行政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总和应填入总费用中。
根据管理费用,运营费用和财务费用的详细信息填写费用的详细信息。
根据调整项填写调整主题。
所得税年度报告中的数据基于帐户上的累积数据,不评估平均值。
首先填写“税期”:纳税人填写的“税期”是从公历的1月1日到当月的最后一天(一季度)。
1.第2行“营业收入”:报告会计系统核算的营业收入。机构,社会组织和私人非企业单位报告其会计系统计算的收入。
2.第3行“运营成本”:填写会计系统所占的运营成本。机构,社会组织和私人非企业单位报告其会计系统计算出的成本(费用)。
3.第4行“利润总额”:填写会计系统计算出的利润总额,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填写本行根据当期取得的预售收入计算得出的估计利润。机构,社会组织和私人非企业单位填写该报告。
4.第5行“税率(25%)”: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4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付所得税。
5.第6行“应付所得税”:填写计算得出的当期应付所得税。第6行=第4行×第5行,第6行≥0。6,第7行“所得税减免额”:填写当期享受的所得税减免的实际金额,包括过渡期的税收优惠。税收减免小型获利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税务机关批准或备案的其他减免税的优惠。第7行≤第6行。
7.第8行“实际预付所得税金额”:填写累计的预付公司所得税金额,而“当前金额”列未填写。
8.第9行“已补偿(可退款)的所得税金额”:填写应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补偿(退款)的预付所得税金额。第9行=第6行-第7行-第8行,当第9行<0时,填写0,则不会填充“当前期间金额”列。
9.第11行“上一个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填写上一个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不包括纳税人的海外收入。
10.第12行“本月(季度)收入的应税收入”:填写纳税人根据上一个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税收入计算出的当前应税收入。
11.季度预付企业:12行= 11行×1/4每月预付企业:12行= 11×1/12 11行,13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12.第14行“本月(季度)应缴纳的所得税额”:填写本月(季度)应缴纳的所得税额。第14行=第12行×第13行
第13行,“确定本月(季度)的预付所得税金额”:填写根据该税项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本月(季度)的应付所得税金额权威。
14.第18行:“应由总部共享的所得税金额”:根据此表的第一个月(第1-16行)填写纳税人总行摘要。本月或本季度的预付所得税金额,基于总计机构按预付比例计算的预付所得税金额。
15.第19行“集中分配的税收收入的税额”:根据此表(第1-16行)的第一个月(第1-16行)的预付收入填写纳税人总行总部本月或本季度的税额,本期预缴所得税额,按照中央政府中央税收分配的预缴比例计算。
16.第20行“分支机构的所得税金额”:根据该表第一部分的当月或季度的预付所得税金额填写纳税人总行摘要(第1-16行) )。本期预缴所得税额,按股份的预缴比例计算。
17.第21行“分配比例”:根据“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分配表”填写汇总纳税分支机构确定的分配比例。
18.第22行“所得税的分配”:根据当前总部的申报表“分支机构的所得税收入”第20行填写纳税分支机构的摘要×此表“分配比例”的第21行”量。
1.小规模纳税人的所得税申报表(B类)适用于已通过税务局审批的,实施了申报和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应纳税所得额核实方法的纳税人。
2.具体的报告过程如下:
1.“税期”:税期的当月第一天(季度)至该月的当月最后一天(季度)。第一季度为1月1日至3月31日,第二季度为4月1日至6月30日,第三季度为7月1日至9月30日,第四季度为10月1日至12月31日在当年中午营业的当日,“税期”应为当月(季度)的当日至当月(季度)的最后一天,并应予以报告从下个月开始正常。在报告企业所得税的年度结算和支付时,该期间为报告年度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提交年度结算和付款表格时,您仍然需要进行第四季度的季度回报。
2.“纳税人姓名”和“纳税人识别号码”:填写税务机关签发的税务登记证上注明的纳税人姓名和税收识别号码(15位),目前在实际申报时缴纳税款身分证字号和纳税人姓名均在后台由税务机关直接批准,只需要在初始申报中检查其正确性,而无需填写纳税人。
3.纳税人应填写申报表的第1至6行,“根据总收入检查应纳税所得额”。
A.第1行“总收入”:填写今年获得的各种收入的累计金额。
B.第2行“非应纳税所得额”:填写包含在纳税人总收入中但不征税的财务拨款,依法收取的管理费用以及财务管理中的费用;以及政府资金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税收入。
C.第3行“免税收入”:填写纳税人计入利润总额但免税的收入。
D.第4行“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相关行号计算并填写。第4行=第1行-第2行-第3行
E.第5行,“税务机关批准的应税收入率”:填写税务机关批准的应税收入率。
F.第6行“应税收入”:根据相关行计算并填写。第6行=第4×5行。
G.此表格的第7至9行应由“根据成本检查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填写。第7行“费用总额”:填写今年发生的费用总额。
H.第8行“税务机关批准的应税所得税率”:填写税务机关批准的应税所得税率。
I.第9行“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相关行进行计算和报告。第9行=第7行÷(1-第8行“应税收入率”)x第8行。
J.第10行“税率”:填写《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25%税率。
K.第11行“应付所得税金额”:
(1)对于根据总收入批准应税收入的纳税人,第11行=第6行×第10行。
(2)对于根据成本评估应税收入的纳税人,第11行=第9行×第10行。
L,第12行“减少:符合条件的小型和小型利润企业减少所得税金额”:填写符合税法规定的小型和小型利润企业可以享受的减税和免税。根据财税发[2015] 34号的规定,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少于20万元(含20万元)。预付期间累计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万元的,填写报告第6行或第9行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15%;前一个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少于20万元(含20万元),预缴期间累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万元但是,如果不超过30万元,并且上一个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万元但不超过30万元,则在此表格的第6行或第9行中填写“应纳税所得额”乘积%。
M.第13行“预付所得税额”:填写当年的累计预付企业所得税额。
N.第14行“已补偿(可退还)所得税金额”:根据相关行进行计算和报告。第14行=第11-12行,第13行。当第14行≤0时,此行将填充0。
O.“税务机关批准应交所得税额”:填写税务机关当期批准的所得税额(中小微企业减税额后的金额)
第三,表中数据的逻辑关系:
,第4行=第1行,第2行,第3行
2.第6行=第4行×第5行。
3.第9行=第7行÷(1-第8行)×第8行。
4.第11行=第6行(或第9行)×第10行。
,第14行=第11行-第12行-第13行当第14行≤0时,此行将填充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