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所得税不用计提-为什么企业所得税不能税前扣除

提问时间:2020-05-05 01:05
共1个精选答案
admin 2020-05-05 01:05
最佳答案

计提的所得税费用。不可税前扣除,那计提所得税费用有什么用?

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企业所得税税额是对的吗? 为什么。急用,好评

计算公司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可扣除的金额是多少?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除的项目是指与纳税人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税项和亏损。 1成本:即生产经营成本,是指纳税人的生产经营产品和劳务成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2费用: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销售费用(营业支出),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税收:即纳税人按照规定缴纳的税款,包括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教育附加费等。4损失:即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非经营性支出,已经发生的经营性损失和投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在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哪些项目不可扣除?

(1)资本支出; (二)无形资产转让和开发支出; (三)违法经营和没收财产的罚款; (四)滞纳金,罚款以及各种税款的罚款; (5)自然灾害或意外损失的赔偿; (七)超过国家扣除额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和非公益性,救济性捐赠; (八)各种表扬支出; (9)收入不相关的其他费用

企业所得税中不允许税前扣除的项目有哪些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下列支出:(一)支付给投资者的股利,股利及其他股权投资收益; (二)企业所得税;(三)逾期交税; (四)罚款,罚款和没收财产; (五)本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 (六)赞助费用; (七)未批准的准备金支出;(8)与收入无关的其他费用。本文是在税收法制主义原则的指导下,借鉴国际立法经验,总结和完善现有国内外公司所得税的条文,不仅体现了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立法,而且考虑到立法的延续性别和一致性。

1.不能扣除支付给投资者的股利,股息和其他股权投资收益

股息是指公司章程的规定。只要公司有可分配的利润,就应该按照预定的特定比例向特定类型的股东支付财产收益。股息通常只支付给优先股股东。股利是指公司向普通股股东支付的款项,其比例没有特别规定,财产权益由股东大会根据公司的收入临时确定。企业向投资者支付的股利,股利及其他股权投资收益,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计征企业所得税。股息和股息与利息不同。利息是公司正常业务活动产生的支出。通常,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允许其在税前缴纳并扣除。股利和股利属于股东权益,是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后股东获得的财产利益,不能在税前扣除。关于是否可以扣除企业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和股息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税前项目,存在许多争论。核心问题是如何避免由股息和股息引起的经济双重性。税收问题。有人认为,股息,股息和其他收入不能在扣除公司所得税,征收公司所得税之后被扣除,而投资者可以免除此项收入;其他人则认为,股息,股息和其他收入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而投资者的股息,股息收入是征收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从股利,股利和其他收益的性质来看,将这笔支出作为不可扣除的项目并计算公司所得税,更符合公司所得税法的立法精神。投资者从被投资单位的税后利润(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中获得股利,股息和其他股权收益,这些税后利润属于已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税后利润。奖金直接将其规定为不可扣除的项目,不仅有利于操作,简化了收款和管理,还避免了诱使公司利用免征公司所得税的诱因。相反,如果允许扣除股息,股息和其他股权收益,则企业应在结算期届满前召开股东大会,并决定澄清当期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额。年;准确把握企业中投资人的投资数量和分布,计算复杂,税收和管理成本高,效率低。它还可能导致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恶意勾结,应纳税所得额将作为股息分配,这会侵蚀税基,增加税收征管的难度,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税收秩序。 。

2.不能在税前扣除公司所得税

公司所得税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无法扣除公司所得税,这是由公司所得税本身的特征决定的。但是,公司所得税与其他税种不同,例如消费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教育附加费等。这些税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已经缴纳,并作为一般扣除额扣除。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的项目的。因此,《企业所得税法》第8条规定,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与成本有关的合理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费用。

3.税前滞纳金,罚款和罚款不得扣除

新的公司所得税法改变了过去各种税收滞纳金的制定方式,并且条款更加标准化。迟缴税款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未在规定期限内缴纳税款的事实收取杂费,并自发生之日起每天征收一定比例的滞纳金。纳税。滞纳金包括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项的滞纳金。《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在规定期限内缴纳税款的,除在规定期限内责令缴款外,税务机关应当增加延误日期滞纳金为滞纳金的十分之一。滞纳金的税率高于银行的贷款利率。因此,延迟付款具有某些行政执法法的性质。其目的是敦促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尽快履行其义务。滞纳金应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允许进行税前扣除,这是税法对社会道德谴责的体现。如果允许在税前扣除减税额,将导致国家支付其部分非法费用,这间接鼓励纳税人无限期延迟缴税。

此外,应注意的是,在实践中,纳税人往往会延迟缴纳罚款并受到滞纳金的惩罚。《企业所得税法》明确规定,税前滞纳金不能在税前扣除,但尚无关于是否可以扣除其他形式滞纳金的规定。但是,根据现行法律的分析,如果罚款不可扣除,则罚款的罚款也将不可扣除。罚款,没收财产的罚款和损失不能扣除。罚则是指人民法院判处罪犯向国家支付一定数额金钱的处罚方法。刑罚是对违反刑法判处刑罚的罪犯的一种惩罚方法。如果法人企业以走私罪被判处一定数额的罚款,罚款是对其犯罪行为的最严厉惩罚。法人企业缴纳的罚款,不得在税前扣除。相反,它将在鼓励他们犯罪方面发挥指导作用。罚款是指行政处罚方法,要求行政机关对违反法律但不构成犯罪的行为人施加行政犯罪。罚款是行政处罚,针对的是行政违法行为,即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当违法行为构成犯罪时,行政罚款和作为刑事责任的惩罚之间是否存在替代关系?尽管这两种责任形式本质上不同,主题和程序也不同,但它们都将导致肇事者财产损失属于法定货币罚款。《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款的,行政机关已经对当事人处以罚款,应当处以罚款。

但并非所有罚款都不能扣除。

例如,可以扣除纳税人根据合同支付的违约金(包括银行罚款利息),罚款和诉讼费,因为这是公司在正常业务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没收的财产损失不可扣除。没收财产也是行政处罚。这是对违反法律的纳税人的惩罚。符合税法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不允许对没收财产的损失进行扣除。

第三,捐赠支出,赞助支出,未批准的准备金支出

关于捐赠支出,新的公司所得税法规定了除本法第9条规定的支出以外的捐赠支出。在中国,公益救济捐款的扣除额是部分扣除额,即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扣除,超出部分不得扣除。这样可以达到鼓励捐赠和保护财政收入的双重目的。除本法第九条规定外,所谓的捐赠支出实际上包括两种情况下的捐赠:一种是不合格的慈善捐赠,例如纳税人直接向接受者捐赠的捐赠;另一个有资格但是,超出扣除额的部分为年度利润总额的12%。纳税人的慈善捐赠,是指纳税人向中国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和国家机构向教育,民政,自然灾害地区和贫困地区等公益事业捐赠的款项。直接捐赠给收款人的纳税人不得扣除税款。如果符合慈善捐赠的条件,但捐赠金额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12%,则捐赠金额达到年度利润总额的30%,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12%(不包括)税收调整因素)不是允许扣除。但是,如果捐赠金额为10%,则允许扣除,并根据实际捐赠金额计算扣除标准。简而言之,有两项标准不会从捐赠支出中扣除:一种是定性标准;另一种是定性标准。一个是定量标准。只有质量和数量符合公益捐赠的标准,否则不得扣除税前。

4.赞助费用不可扣除

赞助支出与捐赠支出相似,因为它们是公司免费向彼此支付的支出,但其含义却大不相同。在税法中,赞助支出通常被理解为各种非广告赞助支出。如果是广告赞助支出,可以参考广告费用的有关规定扣除。非广告赞助支出可分为自愿赞助和非自愿赞助支出。但是,无论纳税人的心态如何,都不能扣除非赞助费用。也许纳税人是由政府部门的强制性拨款赞助的,例如赞助政府官员的领导干部出国旅行。无论纳税人是否自愿不影响这部分赞助支出的性质,国家都不应对纳税人的赞助承担减税损失。

五,无法扣除未批准的准备金支出

储备金是指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收入的一定百分比以确保企业未来的投资或支出而建立的储备金。也就是说,纳税人为可能的未来事件提前准备了资金。储备是为特定目的设置的,因此,每种储备都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纳税人经常发生的准备金包括坏账准备金,库存折旧准备金,短期投资折旧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和风险准备金。这些准备金必须先经税务机关批准后才能扣除,否则无法扣除。该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通过提取各种准备金而获得延迟纳税的好处。因为这些提取的准备金可以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也就是说暂时不使用税款,并且在实际发生各种损失时可以扣除准备金,而这次并没有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当损失发生时。如果不允许提前提取准备金,则相当于企业必须提前纳税,并在亏损发生时减免税收。允许企业提取准备金实际上允许将企业的部分收入递延纳税,因此应控制提取的比例,否则,企业可以将所有利润用作准备金,这样就不会在当期支付税款。当前纳税年度。这是典型的避税措施。

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哪些税不能税前扣除

1.允许抵扣企业所得税的具体项目,应按照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在税前扣除:

(1)贷款利息支出。在生产经营期间,按照实际发生额扣除从金融机构借款所产生的利息费用。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可以按照不低于同一类型,同一时期的金融机构计算的金额予以抵扣。

如果纳税人从关联方的借款金额超过注册资本的50%,则超出的利息费用不得在税前扣除。

(2)工资和薪金支出。

(3)2%的员工工会资金,14%的员工福利费和2.5%的员工教育资金。

(4)公益和救济捐款。对于纳税人的公益捐赠和救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年度会计利润总额的12%以内。

(5)商务招待。

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商业娱乐费用,全年的扣除总额不超过当年销售(业务)收入的0.5%。

(6)各种保险基金和集合基金。按照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支付给社会保险机构的各类保险基金和统筹基金,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扣除,包括基本养老金,补充养老金,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比。

(7)固定资产租赁费。如果以经营租赁的方式从出租人那里取得固定资产,则可以按照受益时间平均扣除独立交易原则上的租金。纳税人通过融资租赁取得固定资产的,不能扣除租金支出,但可以按照规定提取折旧。

(8)坏账损失和坏账准备金。

年末企业提取的坏账比例为应收帐款余额的五分之一。

(9)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费用。

(10)资产损失

(11)汇兑损益

(12)支付给总部的管理费。

(13)住房公积金

(14)广告和业务推广费用。不超过当年销售(业务)收入15%的部分可以扣除。超出部分可以结转以后的纳税年度扣除。

(15)研究开发费用。纳税人用于研究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根据事实扣除。无论它们是否可以形成无形资产,都不需要资本化。如果一家有利润的企业产生的研发费用比上一年增加10%以上,则可以扣除实际金额的50%。

(16)其他扣除。扣除是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收法规进行的。

2.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以下各项:

(1)资本支出;

(2)无形资产转让和开发支出;

(3)对非法经营和没收财产的罚款;

(4)滞纳金,罚款和各种税款的罚款;

(5)自然灾害或事故中应予赔偿的部分;

(6)超出国家规定的慈善和救济捐款以及非公共福利和救济捐款;

(七)各种赞助支出;

(8)与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2.“ <公司所得税的税前扣除方法>”补充:

(1)非法支出,例如贿赂;

(2)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罚款,罚款和滞纳金;

(3)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风险准备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金)和国家税收法规可能会规定除

以外的任何储备金形式;

(4)税收法规有特定的扣除范围和标准(比例或金额),实际

费用超出或超过法律范围和标准。

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方法

国税发[2000] 084号

第1章概述

第1条本办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规定》及其详细的实施规则(以下简称“条例”和“规则”)的精神制定的。

第二条本条例的第四条规定,纳税人每个纳税年度的总收入减去允许扣除的项目为应纳税所得额。允许的扣减是纳税人在每个纳税年度中与获得应纳税所得额相关的所有必要且正常的成本,费用,税款和亏损。

第3条纳税人申报的扣除额是真实合法的。真实意味着它可以提供适当的证据来证明相关支出确实发生了;法律表示符合国家税收法规,其他法规与税收法规不一致的,以税收法规为准。

第4条除非税收法规另有规定,否则税前扣除的确认通常应遵循以下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也就是说,纳税人应在费用发生时而不是在实际支付时确认扣除额。

(2)匹配原理。也就是说,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应在费用匹配或分配期间报告并扣除。纳税人在纳税年度应付的可扣减费用不能提前或延迟报告。

(3)关联性原则。也就是说,纳税人的可扣减费用必须与获得应课税收入的性质和来源有关。

(4)确定性原则。也就是说,每当支付纳税人的可抵扣费用时,都必须确定金额。

(5)合理性原则。也就是说,纳税人可抵扣费用的计算和分配方法应符合一般业务惯例和会计惯例。

第5条纳税人的支出必须严格区分经营支出和资本支出。资本支出不能在当期直接扣除,必须按照税法规定分期折旧,摊销或计入相关投资成本。

第六条除《实施细则》第七条的规定外,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以下费用:

(1)贿赂和其他非法支出;

(2)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罚款,罚款和滞纳金;

(3)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险准备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金)以及根据国家/地区可以提取的准备金以外的其他税收法规储备金形式;

(4)税收法律法规有特定的扣除范围和标准(比例或金额),实际发生的支出超过或超过了法律范围和标准。

第7条纳税人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的成本确定应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如果纳税人进行了合并,分立,资本结构调整等重组活动,并且已确认相关资产的隐性增值或亏损在征税中被确认,则相关资产的成本可以根据纳税后的价值确定。评估和确认。

第2章费用与支出

第8条成本是纳税人销售商品(产品,材料,废料,废料,废料等),提供服务,转让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包括技术转让)的成本。

第9条纳税人必须合理地将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可以直接包含在相关成本计算对象或人工服务的运营成本中。间接成本是指为同一成本对象提供服务的多个部门的共同成本,或可以制造以提供两种或更多种产品或服务的相同投入的共同成本。

直接成本可以根据相关会计凭证直接计入相关成本计算对象或人工服务的运营成本中。必须基于与成本计算对象的因果关系,成本计算对象的输出等合理地将间接成本分配给相关的成本计算对象。

第10条纳税人的各种存货应在取得时按实际成本计价。纳税人外包库存的实际成本包括购买价格,购买费用和税金。

存货成本中包含的税款是指不能从购买,自制或委托存货的销项税中扣除的消费税,关税,资源税和增值税进项税。

纳税人自制库存的成本包括间接成本,例如制造成本。

第11条纳税人已发出或收到的各种存货的成本评估方法可以使用个人评估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或零售价方法等如果纳税人使用的库存的实际过程与LIFO方法一致,则LIFO方法也可以用于确定发出或接收库存的成本。纳税人采用计划成本法或零售价法确定存货成本或销售成本,必须在纳税年度末及时结转成本差额或购销货差额。被宣布。

第12条一旦确定了纳税人的成本计算方法,间接成本分配方法和库存评估方法,就不能随意更改它们。如果确实有必要进行更改,则应在下一个纳税年度开始之前将其报告给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否则,税务机关有权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第十三条费用是指纳税人在每个纳税年度发生的可抵扣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但已包括在费用中的相关费用除外。

第14条销售费用是指纳税人用于商品销售的费用,包括广告费,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展览费,保险费,销售佣金(可以直接确定)进口佣金以调整货物成本),寄售手续费,经营租赁费以及销售部门产生的差旅费,工资和福利费。

从事商品流通业务的纳税人购买库存并承担包装成本,杂项费用,运输和存储期间的保险,装卸,运输过程中的合理损失以及存储前的分类费用。购买费用可以直接计入销售费用。纳税人根据会计需要将上述采购费用计入存货成本的,不得以销售费用的名义重复扣除。

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纳税人的销售费用还包括开发产品销售前的改装和修理费用,护理费用,取暖费用等。

纳税人从事邮政和电信等其他业务的销售费用已计入营业成本,不计入销售费用。

第15条行政费用是指纳税人的行政部门为管理机构的业务活动提供各种支持服务所产生的费用。行政支出包括总部(公司)支出,研发支出(技术开发支出),社会保障缴费,劳动保护费,商务招待费,工会支出,职工教育支出,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支出,均由以下部门统一承担:纳税人,启动费的摊销,无形资产的摊销(包括土地使用费,土地损失补偿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坏账损失,印花税和其他税金,消防费,排污费,绿化费,国外事务费和法律,财务,数据处理和会计事务的费用(咨询费,诉讼费,中介聘用费,商标注册费等),以及向总部支付的费用(指与总部位于同一法人实体的总部)办公室)合理的管理费等除经国家税务总局或其授权税务机关批准外,纳税人不得着手向关联企业缴纳管理费。

总部资金,也称为公司资金,包括薪金,福利,差旅费,办公室支出,折旧费,维修费,材料消耗,低价值易耗品的摊销等。

第16条财务费用是指纳税人筹集经营资金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净利息费用,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和其他非资本化费用。

第3章工资与薪金

第17条工资和薪金支出是纳税人在每个纳税年度向在公司工作或与该公司有雇佣关系的雇员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费以及其他与就业有关的费用。

地方补贴,价格补贴和伙食补贴应作为工资支付。

第18条纳税人的下列支出不应视为工资支出:

(1)雇员为投资纳税人而分配的股息收入;

(2)按照国家或省政府的规定支付给雇员的社会保障金;

(3)从员工福利基金中提取的各种福利支出(包括对员工生活困难的补贴,探亲的旅行支出等);

(4)各种劳动保护支出;

(5)员工转移工作的差旅费和搬迁费;

(6)员工的退休及辞职费用;

(7)仅儿童补贴;

(8)纳税人负担的住房公积金;

(9)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其他项目,不属于工资和薪金支出。

第十九条在企业工作或与企业有雇佣关系的雇员包括固定雇员,合同工和临时工,但下列情况除外:

(1)应从已提取的员工福利费中支付医疗机构,员工浴室,美容室,幼儿园和托儿所的人员;

(2)领取了养老保险和失业救济金的退休职工,下岗职工和失业职工;

(3)已售出的出租房屋的管理人员或出租收入已包括在房屋周转基金中。

第二十条除另有规定外,工资薪金应扣除应税工资,应税收入扣除标准应按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经批准实施人机工程学链接方法的纳税人支付给雇员的工资薪金,以及餐饮服务业根据国家规定开具的佣金,可以从事实中扣除。

第4章资产的折旧或摊销

第二十二条纳税人的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费用可以扣除。

第23条纳税人的固定资产评估应按照《详细规则》第30条的规定执行。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后,除以下特殊情况外,一般无法调整:

(1)国家规定的资产清算和验资;

(2)移除部分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的永久损坏,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实后,可以调整为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可以确认损失。

(4)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始暂定估值或发现原始估值有误。

第24条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折旧范围应按照《详细规则》第31条的规定执行。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以下资产不得折旧或摊销:

(1)出售给个人雇员的房屋和出租给个人雇员的房屋,其租金收入未计入总收入,而是计入住房周转基金;

(2)自制或外包的商誉;

(3)捐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第25条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固定资产的最低折旧期限如下:

(1)房屋和建筑物20年;

(2)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的十年;

(3)与生产和经营有关的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电器,工具和家具,应为5年。

第二十六条对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设备,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以及经常振动,过度使用或被酸,碱等严重腐蚀的机械设备。 ,有必要缩短折旧时间或者,采用加速折旧方法的,纳税人应当提出申请,经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核实后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

第二十七条纳税人可抵扣的固定资产折旧应采用直线折旧法计算。

第28条纳税人购买无形资产的价值,包括购买价格和在购买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

纳税人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并应准确收取研发费用。直接发生的研发费用直接扣除时,无形资产不分期摊销。

第二十九条纳税人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向国家或其他纳税人支付的价格,应作为无形资产管理,并应在合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平均摊销。

第30条如果纳税人购买了计算机硬件附带的软件,并且未单独定价,则应将计算机硬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单独定价的软件应作为无形资产进行管理。

第31条纳税人的固定资产维修费用可以在发生期间直接扣除。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果相关固定资产尚未全部折旧,可以增加固定资产的价值;相关固定资产已全额计提折旧的,可以用作递延费用,并在不低于5年的时间内平均摊销。。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修理应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1)发生的维修费用已达到固定资产原值的20%以上;

(2)维修后,相关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延长了两年以上;

(3)修复后的固定资产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目的。

第32条纳税人的外国投资成本不得折旧或摊销,也不得直接作为投资的当期费用扣除,但可以从有关投资取得的财产转让收益中扣除资产被转移或处置,据此计算财产转移的收益或损失。

第5章借款费用和租金费用

第三十三条借款费用由纳税人进行经营活动承担,与借款资金有关的利息支出包括:

(1)长期和短期贷款的利息;

(2)与债券相关的折价或溢价的摊销;

(3)安排借款时发生的辅助费用的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