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公司使用应纳税额的方法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可扣除的总项目
应税收入=利润总额+税收调整增加额-税收调整减少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每月预付款=每月应纳税所得额×25%;每月应纳税收入金额=上一年的应税收入×1/12
企业所得税金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税收入=总收入-可扣除项目的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总利润=总收入成本,费用,损失
扩展数据
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内资企业或其他组织,包括以下6类: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公司,具有生产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的企业其他组织。
企业是指根据国家法规注册并注册的企业。具有生产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的其他组织,是指具有生产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的,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依法登记注册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独立经济核算是指同时具有在银行开设结算账户的条件;独立建立账簿,准备财务和会计报表;并独立计算损益。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使用该法律,这两种类型的企业可能会征收个人所得税,以避免双重征税。
公司所得税的会计主体主要为“所得税费用”科目和“应纳税额-应纳所得税”科目。
1.产生时,
借款:所得税费用
贷款:应付税款-应付所得税
2.在月底,
借:今年的利润
贷款:所得税费用
3.上交时
借: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
贷款:银行存款等。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帐户处理
1.应从会计企业确认的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其次,可以根据“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详细计算该本科课程。
第三,所得税费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
(1)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税法的规定计算并缴纳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其科目(当期所得税费用)记入借方,贷记“税法”科目应付所得税”。
(2)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帐户的余额之间的差额,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帐户和贷方主题(延迟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帐户余额之间的差额被冲销。
企业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按照上述原则,“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及相关科目进行调整。
第四,在期末,应将本科课程的余额转移到“今年的利润”科目。转移后,本科课程将没有余额。
1.应付税法是所得税会计的一种方法,与纳税影响法相反。
应纳税额,是指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递延至以后期间的税项影响额。会计处理方法。根据应纳税额的方法,无需确认因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所引起的税收影响额,因此当期损益中包括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费用。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
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应付所得税金额。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应付所得税额。由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影响的数量不会在各个期间之间共享,因此不会反映在““递延税”帐户仅在声明的注释中说明。
2.税收影响会计方法
税收影响会计方法是将由当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税收收入之间的时间差所引起的税收影响金额延期分配给以后期间,即由现时阶段。所得税的影响在整个期间内均采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企业会计准则的首次执行》第12条规定,企业自初次执行之日起,应停止使用应纳税方法或原来的影响税收的会计方法。并更改为准则18号所得税规定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的处理。
采用原始的影响税收的会计方法计算所得税费用,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 -“所得税”和递延税项应同时抵销。付款余额应根据上述两个金额之间的差额,在期初调整为留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