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调节税

提问时间:2019-09-19 01:56
共1个精选答案
admin 2019-09-19 01:56
最佳答案

碳关税是关税吗

是关税的一种

碳关税,也称边境调节税(BTAs)。它是对在国内没有征收碳税或能源税、存在实质性能源补贴国家的出口商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主要是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征收的一种进口关税。

低碳贸易壁垒与《京都议定书》之间的关联性

不是《京都议定书》本身过期,是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期承诺到期。如今坎昆会议正在探讨2012年后第二期承诺问题。

低碳贸易壁垒主要可见美国2008年利伯曼瓦纳法案,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法案,2010年电力法案。这三个法案均有对高碳产品征收边境调节税的条款。但三个法案均被国会否决,要通过立法方式建立低碳贸易壁垒目前在美国比较难。所以美国目前将政策重心转移到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这也是从另一个方面推进减排的手段之一。

后哥本哈根时代有什么经济含义?

后哥本哈根时代-背景

温室气体的排放

过去的40年,北极冰层厚度缩减40%%。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幅度,过去的100年超过以前的3000年。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越来越多,高温、干旱、暴雨不断袭来。最高气温、瞬间雨量突破气象记录的现象司空见惯。同时,气候不再是一个仅限于气象部门关注的问题。预估未来100年,全球气候还将继续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极端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快速上升,诸如冰川退缩、冻土退化、海平面上升、水资源匮乏、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受损等,这些气象灾害将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带来严重影响。

当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日益扩大;当喜马拉雅山主峰上的景观因为冰川的消融而发生改变,从而给包括尼泊尔在内的整个南亚地区造成了严峻的生态挑战;当全球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威胁到太平洋小岛上的原居民的生活时,位于南太平洋上的图瓦卢,也许将成为首个由于气候变化而沉入海底的国家。因此,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的人们敲响警钟。

现在有一种2℃的“地球升温底线”的拯救地球的观点。以欧盟国家为主的发达国家近年来在气候变化谈判中不断提出地球升温必须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否则地球将遭遇严重环境灾难。为此,到2050年要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0%%以上。关于这一问题,虽然国际上还存在诸多争议。

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和发展,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当地时间19日下午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尽管《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但期望墨西哥会议解决所有的问题显然过于乐观和不现实。

后哥本哈根时代-表现征收碳关税

后哥本哈根时代,发达国家将积极或者变相推进碳关税进程,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按照该法案,从2020年起将针对来自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边境调节税”,就是碳关税。另外就是从2012年开始,2000多家航空公司被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届时,只要飞机经过欧盟的天空,就必须为排放的温室气体付费。我国几十家航空公司均被纳入了征税范围。更有甚者,法国从2010年1月1日起,将针对法国国内企业和家庭征收碳税,同时还意欲借此推行碳关税。

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了发达国家构造新的贸易规则的借口和理由,甚至WTO也放风支持碳关税,说是碳关税符合WTO规则。因为世贸规则里面有规定,出于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节约可耗尽的自然资源的目的,是受WTO认可的限制贸易的理由。 打压发展中国家

据统计,占全球23.6%%人口的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占全世界累积排放总量的79%。因此,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援助不是那种可以讨价还价的赠予,而更多带有历史补偿性质,应该是无条件的。即便是现在,占全球23.6%%人口的发达国家年均能源消费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64.6%%,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总量的65%%。发达国家仍然在侵占公共资源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那份。因此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与其说是援助,不如说是为占用发展中国家资源而付费。

再加上,发达国家由于在资金和技术研发上的雄厚实力,在低碳经济领域已经有相当的技术储备和社会民意基础。如果在强大的内外政治压力下,发达国家承诺大幅度减排并且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可能会对其国内低碳转型产生强大的倒逼效应。发达国家或许会“因祸得福”,在低碳经济时代重新获得长期持续发展的潜力,并且重新拉开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届时,发展中国家不仅将面对发达国家减排成功之后更大的全球减排压力,并且将面对低碳经济时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更大的技术和产业鸿沟。

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很清醒地认识到,即便发达国家按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大幅度减排了也是远远不够的。按照《公约》和《议定书》的要求,发达国家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额外、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但直到今天,发达国家并没有作出实质性承诺和切实行动,相对于减排行动,发达国家的援助更像是一张空头支票。

其实,在后哥本哈根时代,发展中国家更迫切需要的,不是发达国家的减排承诺,而是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援助,来补偿在石化能源时代的“后发劣势”,换取低碳经济时代的“后发优势”。

 后哥本哈根时代-中国的应对措施低碳革命

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是中国政府在低碳革命中面临的最大课题,这一过程将是艰巨而漫长的。2008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也是自2003年以来增幅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中,能源结构升级将是实现碳减排的一个重要途径,即提高低碳能源比重,主要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利用量占比,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

而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全球可再生能源与核能利用量占比在2007年就达到12%%,美国为11%%,欧盟达到16%%,日本为14%%。为此,中国政府表态称,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利用量比重力争提高到15%%,其中,水电、核能、风电、光伏发电都存在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此外,中国作为煤炭供应大国,煤炭作为第一能源的现状甚至在中长期都无法逆转。因此,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同样至关重要。

低碳革命中,最为有效和可行的碳减排途径是节能。

而中国能耗水平有非常大的下降空间。事实上,中国已经显示出了很强的降低能耗潜力。2009年上半年,国内有色金属和化工行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分别大幅下降了20%%和15%%,钢铁、建材和石化行业的能耗水平分别同比下降8.4%%、9%%和8.2%%。

  开发新能源

到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占比将达到15%%左右,这将超过目前美国、日本以及全球平均水平,接近欧盟。

实际上,中国非化石能源供应非常丰富,未来增长空间巨大。目前国内水能仅开发了20%%;陆地风能开发2.4%%,海上风能则几乎没有开发,太阳能、核能的开发量也非常少。

而到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以及核电总装机容量将分别从3000万千瓦、180万千瓦和4000千瓦大幅调高至1亿千瓦、2000万千瓦和7000万千瓦,这给了中国新能源产业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节能降耗

节能降耗也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最有效手段。而且由于中国能耗水平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节能降耗有非常大的潜力和空间。

节能潜力主要来自四大领域:输配电领域节能降耗、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以及交通节能。

工业节能的意义同样重大,由于中国高耗能、高污染的第二产业对GDP贡献比重非常大,因此,电机节能、锅炉余热利用、钢铁废弃利用、化工热气利用、水泥余热利用等领域的增长空间非常大。

  减少温室气体的直接排放

减少温室气体的直接排放,也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最直接手段。具体来看,一方面,针对高污染行业的除烟除尘以及脱硫将继续推进,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汇。另外,增加对碳捕捉技术的研发投入也是重要途径。

根据中国国家环保部的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已建成脱硫设备的火电装机累计3.63亿千瓦,形成年脱硫能力约1000万吨,脱硫装机占火电总装机的比例由2005年12%%提高到了60.4%%。根据国务院的规划,2009年,全国新增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设施5000万千瓦以上。照此计算,火电脱硫装机比例将提高到68.7%%。

未来几年内,脱硫设备在火电领域将受政策引导而进一步提高装机比例,另外,针对烟尘粉尘的排放污染,除尘器也将得到政策的鼓励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