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实际上没有起征点的定义,但免税额用于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范围。中国大陆实行统一标准,目前的免征额为3500元。
个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为: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快速扣除,应纳税所得额从社会保障费用中扣除,免征额为3500元。
根据应税收入的范围,适用的税率和快速扣除额分为7个级别:
1。不超过15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税率为3%,快速扣除额为0;
2。 1500元以上4500元以下的税率为10%,快速扣除额为105;
3.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税率为20%。快速扣是555;
4。超过9000元但不超过35000元的税率为25%,快速扣除为1005;
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税率为30%,快速扣除额为2755;
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税率为35%,快速扣除额为5505;
7.超过80,000元的税率为45%,快速计算扣除额为13505。
此外,起征点和免税额的定义为:
1。门槛:指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征收的最低收入,低于门槛。收入金额无需征税。超过阈值的收入金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2。免税:指无需对纳税人总额征税的税法。不超过免税额的收入额不需要征税。收入额超过免税额的,对超出部分征税。
2017年薪金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为:
应税收入=工资收入金额-各种社会保险费-阈值(3500元)
应纳税额=应税收入x税率-快速扣除{{} }例如,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12,000元,其中社会保险费为3,000元(五险一金),那么他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 12000-3000-3500)×20%-555 = 545元。
扩展数据
第6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I.工资,薪金收入,每月收入余额扣除费用3500元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其次,来自个体工商户的生产和经营收入,每个纳税年度的总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对于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收入,从每个纳税年度的总收入中减去必要的支出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第四,劳动报酬收入,报酬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财产租赁收入,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减收该费用的第二十一条,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 V.财产转让所得的收入,财产转让所得的收入减去财产的原始价值和合理的支出,是应税收入。
6。利息,股息,红利收入,意外收入和其他收入,以及每笔收入应纳税所得额。
将收入捐赠给教育和其他公益事业的个人,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从应税收入中扣除。
在中国没有住所的中国获得工资和薪金收入的纳税人,以及在中国居住并在中国境外获得工资和薪水的纳税人,可以根据他们的平均收入水平来确定。生活水平和汇率的变化决定了额外的扣除费用,国务院规定了适用的额外扣除范围和标准。
税后收入=税前收入-{(税前收入-扣除费用)*税率-快速扣除}
税前收入=(税后收入-扣除费用*税率-快速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