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利用集体福利,避免现金支付。在年底充分利用一次性奖金。
1.基于工资支付方式的合理避税:目前的个人税法没有针对个人非货币性福利收入的具体管理方法,因此可以通过减少名义收入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然后达到可接受的水平。税率范围。
2.以五险一金的扣除标准为基础的合理避税:适当提高五险一金的支付标准,或在扣除总工资税前提高其他免税项目。以公积金为例。住房公积金每月增加后,实际收入不受影响(可以提取公积金),节税效果更加明显。
3.基于优惠政策的合理避税:当税率难以改变时,我们可以更改应税收入额。例如,您可以与公司达成协议,部分薪水和薪水是以福利的形式而不是现金的形式支付的,因此它不会被视为收入,并且不会征税。单位可以增加免费运输,免费膳食等福利项目,从而可以减轻职工的税负,而又不增加职工的工资,也可以变相增加职工的收入。
4.在各个税项中,年终奖金的税收计划:年终奖金应单独计算并作为一个月的薪水支付,即,年终奖金被划分在12个月内将其商数与相应的税率进行比较报税。许多单位不注意,导致雇员的工资和年终奖金比例失衡,而且一方过多,从而提高了全年的总体税率。
以上是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对于处理和生产废料的企业,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废料回收业务单位有关增值税政策(财税[2001] 78号)规定,生产企业一般增值税纳税人购置废料回收经营单位出售的废料,可以按照收税机构开具的一般发票上规定的金额,由税务机关监督,从进项税额中扣除10%。自行购买废料并取得普通发票的,不得抵扣进项税。在这种情况下,废料加工和生产企业可以成立废料回收运营公司作为独立的会计部门。收购废料回收公司后,将其出售给加工和生产企业。这样,废料回收公司可以享受免税政策。税收成本不会增加,加工和生产企业减少了中间采购环节并降低了运营成本。
例如,企业是主要生产和销售钢铁的工业企业。主要原料是废钢和废铁。主要业务范围是钢铁生产和销售,废料回收和其他业务。主要根据自己的收购。2005年12月,该企业被认定为一般增值税纳税人。假设公司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3800万元,购进废铁5000吨,废铁5000吨,每吨1800元,普通发票900万元,委托其他运输单位支付100万元。运输人民币20万元支付其他杂项费用,如装卸费,保险费等,则企业可以进行以下税收筹划。
第一项计划:企业直接购买原材料废钢并获得普通发票。根据现行税法的规定,工业企业不得计算购买废料的进项税额抵扣。因此,企业购买的废钢不作为进项税额扣除。那么,2005年应交的增值税= 3800×17%-100×7%= 646-7 = 639(万元)。
第二种方案:公司于2005年从废料回收业务部门购买了废钢,并获得了销售方开具的总发票并受国家税务部门的监督,因此2005年应缴增值税额为3800 ×17%-900×10%-100×7%= 646-90-7 = 549(万元)。第二个方案的费用比第一个方案少90万元。
第三个计划:该公司作为总部,单独成立了一家废料回收公司。根据现行税法的规定,废旧物资回收业务单位出售的废旧物免征增值税;取得废料时支付的运输费,装卸费等杂费,可以作为成本计入废料回收公司的售价中,并可以开具一般发票(给加工生产企业900 + 20 + 100 = 1020万元),因此,该企业应在2005年支付增值税= 3800×17%-1020×10%= 646-102 = 544(万元)。第三方案比第二方案少付了5万元的增值税。同时,单独设立的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在购买废旧物资时也可以获得购销差额,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
显然,在购买价格相同的条件下,使用废料进行加工制造的企业通过废料业务部门购买废料的税负要比直接购买废料的税负轻,并且设立单独的废料回收业务。单位不仅减轻了税收负担,而且还可以用一块石头获得额外的收入并获得两项好处。
假设企业的当期营业收入为M,当期招待费为N,则按规定,本期税前允许的招待费扣除额为60%×N,同时必须满足不超过5‰×M。由此可以推论出,在60%×N = 5‰×M的点上,可以同时满足企业的需求,由此可以得出8.3‰×M = N。也就是说,如果当前的招待费等于营业收入8.3‰的临界点,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上述政策。
(3)学习如何捐款,并计划适当的收入
一些企业发现其应税收入非常大,因此必须缴纳大量企业所得税。同时,企业希望通过捐款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因此,这些企业通常采取向社会公益捐赠物资的形式,即从法律上减轻企业所得税的税负,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就捐赠形式而言,基础形式是最好的,其次是现金捐赠,其次是提供劳务,最后是实物捐赠。在现金捐赠中,最好以个人名义捐赠,然后是基金会捐赠,最后直接捐赠给企业。实际上,实现上述目的,捐赠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如果把捐赠变成一项投资,双方都可以减轻税收负担,效果更好。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有效合理的避税措施对企业的经济利益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应充分了解中国现行的有关税收法律法规,以便能够有效,合理地避税。保证了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