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具有较大税收筹划空间的税收类型作为切入点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必须选择对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税收类型作为税收筹划的重点,并选择具有更大税收负担灵活性的税收类型作为税收筹划的重点。税收负担的灵活性越大,税收筹划的潜力就越大。一般来说,对于税收来源较多的税收类型,税收负担扩展的灵活性也很大。税收负担的弹性还取决于税收要素的构成,主要包括税基,扣除额,税率和税收优惠。税基越广,税负就越大;或减税额越大,税收利益越多,税收负担就越轻。
2.以税收优惠政策为起点
在选择税收优惠政策作为税收筹划的突破时,您应注意两个问题:首先,纳税人不得误解税收优惠条款,滥用税收优惠以及通过欺骗手段欺骗税收优惠政策;其次,纳税人应充分了解税收优惠政策条款和规定应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以免由于程序不当而丧失应有的权益。
3.以纳税人构成为切入点
通常,企业更希望被选为营业税纳税人,而不是增值税纳税人,而不是小规模增值税纳税人,而不是一般增值税纳税人。因为营业税的总税负比增值税的总税负轻,所以一般增值税纳税人的总税负比小规模纳税人的轻。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在实践中,应综合考虑综合因素,以分析其优缺点。
4.以影响应税金额的几个基本因素为切入点
有两个因素影响应纳税额,即计税基础和税率。计税基础越小,税率越低,应纳税额越小。因此,税收筹划无非是从这两个因素入手,并找到合理合法的方式减少应纳税额。
5.以不同的财务管理流程为切入点
企业财务管理包括筹款管理,投资管理,资本运营管理和收入分配管理。每个管理流程都可以进行税收筹划工作。
(1)例如,根据税法的规定,债务利息是一项所得税减免,并享有所得税利益,而股息只能在公司税后利润中分配。因此,债务资本融资具有节税优势。
(2)另一个例子是,通过融资租赁,您可以快速获得所需的资产并保留企业的债务筹集能力,还可以按照规定在扣除所得税之前扣除所支付的租金利息,减少税基。更重要的是,租赁的固定资产可以折旧,这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税基。因此,融资租赁的税收抵免效应非常显着。
(3)在投资管理阶段,选择投资地点时,选择沿海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鼓励的西部地区,将享受税收优惠;选择投资方式时,如果企业要投资一条生产线,它是新的购买或建筑,还是一家账面亏损数年的企业?除了考虑不同投资方法的实际收益的差异外,还应指出,收购亏损企业带来的所得税减少;在选择投资项目,国家鼓励的投资项目和国家限制的投资项目时,两者之间的税收支出在选择企业的组织形式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适用于合资企业,合伙企业,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不同组织形式的税率是不同的。
(4)在运营和管理阶段,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会影响税收。折旧方法不同,虽然应计折旧的总金额相等,但每个期间的折旧费用相差很大,这影响了每个该期间的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选择不同的库存评估方法,无论采购对象是否是一般纳税人,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从表面上看,大型企业的税收管理只涉及企业税收管理方式的少量调整,可以提高税务部门处理复杂的涉税业务的能力和效率。一切都会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在风险导向和分类管理方面的成功尝试,将为进一步优化现行税收征管体系,加速中国税收征管体系与国际接轨提供有益的参考。标准。可以说,大企业的税收管理是新时期深化中国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探路者,也是中国税收征管迈向高端的里程碑。领域。大型企业的税收管理在北京具有特殊意义。国家税务总局本着量化指标与质性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首批45家定点联系企业,总部设在北京的有36家。世界500强公司在中国大陆占58家,其中41家在北京。2012年11月,北京市国家税务局设立了第五个分支机构,直接负责大企业的税收管理,标志着北京市国家税务总局对大企业的税收管理有了更高的水平。
大型企业的税收管理水平不仅直接决定税收收入水平,而且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税收管理水平。如何加强大型企业的管理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从实践开始,作者讨论了一些促进大型企业税收管理的想法。
首先是推进税收立法程序,并明确税收审计和审计职能的定位。税收法律法规是税务机关执行法律的基础。在中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税收审计没有明确的规定,税收审计缺乏法律依据。同时,还需要进一步阐明税收审计和税收审计的职责划分和定位。目前,中国的视察部队已经进行了许多日常检查,履行了打击与税收有关的犯罪的法定职责,并且受到繁重的日常检查的约束。建议从法律层面确定税收审计的法律地位,区分日常税收审计和税收违规调查(税收审计)之间的功能定位,将税收审计对与税收有关的犯罪的法律责任放在适当的位置原始的日常检查能力为丰富税收审计工作,税收审计和税收审计齐头并进,共同提高大型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水平。
第二是借鉴先进的国内经验,并通过“两个组合”进行税务审计。审计对税务部门来说是新的,但对其他国内部门而言并不是新的。国家审计署,财政专员办事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机构和组织进行了大量的审计工作。根据经验,现阶段大型企业的税务审计工作应实现“两个结合”,即全国范围的“兵团作战”与小规模专业团队作战的结合,对一个行业或一个行业进行全面审计和审计。企业结合针对相同风险点的专业审计,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第三是培训专业审计人才,并在工厂实施税收审计。大多数大型企业拥有高素质的人员,完善的财务会计和强大的纳税能力。同时,大企业管理与中小企业的区别特征是大企业税收相关问题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大企业的跨境交易,税收筹划,跨地区团队管理和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管理信息不对称,管理人员素质和数量不足限制了大型企业的管理。建议培养优秀的审计人才,组建大企业总部审计小组,根据企业规模和审计工作量,在工厂内进行连续,不间断的税务审计。
第四是探索个性化服务措施并建立预定制度。个性化服务是未来大型企业税收服务的发展方向,其核心在于事前定制的程度。对于该系统,中国目前没有书面法规,但是相关研究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建议国家税务总局适时发布预先确定的时间表,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管理部门应集中接受定点联系公司税收相关事项的预先确定。 ,组织有关部门和部门的部门进行协调配合,并及时确认并发布企业适用交易或特定事项的税法申请解释性文件,提高了税法应用的确定性,增强了税法的透明度,并帮助大型企业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税收风险。
(《北京税务》(总第60期,刘家权,第五直接税局))
大型企业如何进行税收管理
(1)加强税收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大型企业应更加重视税收管理。一是提升现有税收管理岗位的职能水平,改变以往建立税收部门或在财务部门建立税收部门的模式,为税收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并加强对公司主要产品的税收管理和运营活动。决策支持能力。其次,应将税收政策研究和竞争,税收筹划和税收分析等高级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做出重大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内容,并在重大生产经营决策阶段,经营阶段和经营阶段予以加强。转移或退出阶段参与税收研究和判断等管理工作需要税收管理,尤其是高端税收管理的效率。大企业的税收管理是否良好,也是衡量大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是大企业竞争力的绩效指标之一。
(2)建立科学的机制来对大型企业的税收管理人员和业务技能进行征税
考虑到税收管理的特征,对于大型企业税收管理人员,应建立一套与企业技术或管理职位不同的人员任命机制。例如,应由“四个熟悉的”人员担任税务管理职位的普通人员,例如报关员,这些人员应熟悉企业的业务和商业模式,会计,会计政策,税收政策以及计算机信息和网络系统的运行。;对于中级税务管理人员,除了熟悉以上四个方面,还具有与企业内其他部门进行沟通的能力,税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税务分析方法和报告能力;对于高级管理人员,他们还需要公司战略发展思路,国际税收管理远景,税收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的规划能力,如果有更多涉外工作,则需要一定的外语能力。
(3)充分利用税收外包和其他专业外部力量为大型企业服务
中国的税务外包专业人员包括税务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但最重要的是计算税务会计师。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有近6000家税务会计师事务所,其税务代理服务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它可以帮助大型企业处理纳税申报和税收风险诊断。评估,税收纠纷协调,税收政策斗争,税收计划和税收政策环境调查等大部分工作。在企业自身的税收管理工作组织还不完善,税收人员短缺的现状下,这也是外包部分税收管理工作的好方法,可以与外部专业人士共享部分工作力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做到。为了降低企业的税收风险,还可以允许企业当前的税收管理职位分配部分时间来进行企业的更高层次的税收管理。
(4)改善与税务机关的沟通水平
改变过去的沟通目标仍然是允许税务机关为税务业务提供便利,或者尽量不要来企业检查。沟通水平应提高到更高水平,包括与税务机关建立定期访问和沟通机制,让企业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和实施标准,并让税务机关了解企业的业务和运作机制,增进相互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双方建立主题,深入研究税收政策,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果有可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的税收政策,企业可以不享受调整;如果企业本身有特殊情况,则不制定政策规定显然,可以建议税务机关根据高等法律的立法精神和原则,在实施法律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灵活性和谨慎性;如果企业确实有特殊情况,例如特殊行业或历史遗产,也可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成立该研究报告适用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单独的税收政策。
(5)建立符合企业需求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
如前所述,税收管理是一项基于企业业务和会计的后端管理工作。就建立方法而言,可以考虑嫁接业务和会计系统以建立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二是分别建立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该项目都是巨大的。因此,建议可以通过模块分阶段建立它。如建立监管数据库和查询模块,纳税申报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模块,企业所得税结算和支付模块,发票管理模块,税务岗位人员学习模块和税务档案电子数据管理模块。大型企业应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模式,建立自己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
总之,当大型企业重视税收管理,组织税收组织和人员,利用外部专业力量,税务机关进行顺畅的沟通并建立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时,大型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肯定会升级到一个新的水平。
现代金融理论认为,企业的目标是最大化股东财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实践中,公司必须选择最小化税收负担。税法可以保护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并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税收与税法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形式,税收是税法确定的具体内容。
与企业税有关的风险及其原因
与税收有关的风险是指纳税人在面对纳税时采取各种应对措施时可能涉及的风险,包括多付和少付的风险。政策信息风险,业务流程风险,灵活处置风险和机构安排风险这四个风险将使公司缴纳更多税款。支付不足的风险包括故意规避纳税风险,空白漏洞风险,灵活的寻租风险,政策信息风险和税收筹划风险。为了加强税收法律和增加财政收入,我们将加大打击和惩处涉税违法行为的力度;检查的强度和手段继续增加。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建立了基于守法的税收概念。在境内,IBM,惠普,诺基亚,壳牌等均设有专门的税务经理,并已与中国的税务咨询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防止公司被征税的关系。
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在发生税收之前,在不影响法律和法规的情况下,通过事先安排与税收有关的业务活动或投资活动以及其他与税收有关的事项,以实现少付和递延针对税收目标的一系列计划活动。为了使公司价值最大化,税收筹划应该是税收政策的法律应用。它将贯穿于企业的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运营决策,分配决策,甚至清算。
税收筹划的特征在于合法性,计划,风险,方式的多样性,全面性和专业性。税收筹划与逃税本质上是不同的。逃税是指纳税人使用伪造,变造,隐瞒,未经授权销毁账簿和会计凭证,或账簿上有更多支出,或收入少或少,或税务机关通知的情况。拒绝申报或提供虚假的纳税申报表,以及未缴或未缴税款。
首先,税收筹划是公司中长期决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二,这种战略计划必须在法律框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并且是一项法律行为;第三,非税成本可能更重要也就是说,必须考虑所有业务成本,而不仅仅是税收因素,而且税收筹划必须纳入公司业务战略的总体衡量标准中;简而言之,税收筹划是基于法律框架,通过合理安排税收事项有效减轻税收负担的经济活动。
4.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
(1)纳税类型
根据目前的有关规定,建筑企业的应税类型通常包括:增值税,从事商品销售并提供加工,修理和维修服务的建筑企业;营业税,所有建筑企业;企业所得税,所有建筑企业;城市土地使用税,占有建筑企业使用城市土地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所有建筑企业;所有建筑企业的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建筑企业转让房地产;车辆和船舶使用税,拥有车辆和车辆的建筑企业;车辆购置税,购买应税车辆的建筑公司。
(2)建立税收筹划的总体计划
建立税收筹划的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预先计划原则,守法原则,有效性原则,保护原则,账户诚信原则,全面平衡原则,并实现收入和风险,节税和增税,节税目标和整体财务管理目标。
此外,建筑业企业必须对税法的精神内涵有准确的了解。就建筑公司而言,税收筹划计划必须基于建筑公司的发展战略,以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于中短期税收筹划,这是建筑公司重组其业务模型或更改其收入实现方法的有效途径。任何违反税收精神或含义的税收尝试都可能带来税收风险。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可以包罗万象,法律越具体,就可能越有缺陷。例如,某些税法列出了各种应税收入项目,但是这些项目不能以所有形式进行汇总,并且有时很难特别清晰地区分每个项目,因此纳税人可以使用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税率。选择对您有利并减少实际税负的税项。
(3)必须建立内部税收风险控制系统
财务部进行的风险控制要求财务部拥有正确的帐目,准确的税款计算和申报表,以及及时和全额的税款支付;在财务部门或审计部门中设立,但必须得到其他部门的合作与支持。例如,销售部门采用不同的促销方式时,应与税收风险审查部门进行沟通。企业在制定业务计划或投融资计划时,应听取涉税风险审查部门的意见。(4)施工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企业所得税的范围和规模直接影响税后净利润的形成,这与企业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企业所得税是税收筹划的重点。
针对借贷和利息支出的避税计划。企业因生产经营资金不足或者自有资金不能满足一定投资需求,以及由于生产经营规模扩大等实际需要而支付的利息。但是,避税者应特别注意包装,使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以确保它们被列出并达到避税的目的。获得贷款利息支付证明;使贷款利息不高于按一般商业贷款利率计算的利息;获得税务机关的批准。
五,结论税收筹划是税收策略的主要形式,首先要考虑的是税收筹划计划的合法性,否则会给纳税人造成巨大损失。同时,税收策略对于公司策略也很重要作为税收计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应将企业的发展战略视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还必须充分考虑国家财政和产业政策的未来方向。充分利用企业的长远发展。适当的税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