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最新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珠海市最新计算个人所得税

提问时间:2020-04-29 11:11
共1个精选答案
admin 2020-04-29 11:11
最佳答案

2019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个人所得税计算器

应税收入:劳务收入,手稿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2018年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在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起点是3500。个人所得税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表适用于工资和薪金收入。我看到那张桌子很晕。

珠海市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

如果是工资,它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扣除个人承担的三险一金后,超过3500元的部分,按超七级累进税率计算。

工资税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当月的工资收入-<三险一金由个人负担> -3500)*适用的税率快速计算扣除额

附件:新的个人税率表(自2011年9月1日起生效)

整个月的应税收入金额

税率

快速计算扣除(元)

1,当月应交税额不超过1500元。税率为3%。税率为3%。

0

2.超过1500元到4,500元

税率为10%。税率为10%

105

3.超过4500元到9000元。

税率为20%。税率为20%

555

税率为25%。

1005

税率为30%。税率为30%

2755

税率为35%。税率为35%。

5555

2017珠海工资税怎么计算

工资收入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应税收入=所得收入免税的收入费用扣除额

个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快速计算扣除额。

其中:

1。免税收入包括:个人按照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

2。费用减免(所谓的“起点”)一般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统一执行国家标准1600元。目前,法定扣减额为800元,但各地执行情况有未经授权的增加情况,各地实际扣减额有所不同。

3。税率介于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的5%至45%之间。由于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更加复杂,因此可以使用适用的税率和快速的计算扣除将其转换为简化的算法。具体适用的税率和快速计算扣除可在税率表中找到: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快速计算扣除额)

0-500、5、0

500至2000、10、25

2 000-5 000,15,125

5000至20000、20、375

20 000-40 000,25,1375

40 000-60 000,30,3375

60 000-80 000,35,6375

80 000-100 000,40,10375

高于100000、45、15375

目前在珠海市实际扣除的金额为1000元。这样,对于您来说,如果您的工资性收入为税前收入4,000元,则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计算:

1。应纳税所得额=所得收入免税收入减除费用= 4000-0-1 000 = 3000元...工资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应税收入=所得收入免税的收入费用扣除额

个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快速计算扣除额。

其中:

1。免税收入包括:个人按照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

2。费用减免(所谓的“起点”)一般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统一执行国家标准1600元。目前,法定扣减额为800元,但各地执行情况有未经授权的增加情况,各地实际扣减额有所不同。

3。税率介于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的5%至45%之间。由于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更加复杂,因此可以使用适用的税率和快速的计算扣除将其转换为简化的算法。具体适用的税率和快速计算扣除可在税率表中找到: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快速计算扣除额)

0-500、5、0

500至2000、10、25

2 000-5 000,15,125

5000至20000、20、375

20 000-40 000,25,1375

40 000-60 000,30,3375

60 000-80 000,35,6375

80 000-100 000,40,10375

高于100000、45、15375

目前在珠海市实际扣除的金额为1000元。这样,对于您来说,如果您的工资性收入为税前收入4,000元,则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计算:

1。应纳税所得额=所得收入免税收入支出减免额= 4000-0-1 000 = 3000元

2。个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快速计算扣除额= 3000 * 15%-125 = 325元。

以上计算结果与您提到的将近400元的税费不同。可能的情况如下:

1。您说的工资收入是4,000元,是税后收入,即您扣除应纳税额后实际得到的工资收入。因此,不能根据上述方法计算税后收入。根据估算,在这种情况下,您应支付的税费为382.30元,接近您所说的400元税费。

2。您获得的应税收入可能超过4,000元,并且工资表之外可能还有其他收入。在计算单位预扣的个人所得税时,您的单位还将预扣并支付所得税太。

以上判断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工资单和以上计算公式再次计算。如果您仍然有疑问,可以咨询该单位的财务部门,我相信他们会为您做出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