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的实际税率= [当期应交增值税+(期末存货-期初存货)×(1 + 10%)×适用产品税率] / [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终端库存期初库存×(1 + 10%)];
此公式表示税负税率由两部分组成:
1.本期实际销售支付的增值税占本期销售收入的比重
2.在此期间购买但尚未出售的商品应按应收销售收入的比例缴纳增值税
因为可以扣除在此购买期间获得的进项税发票(在计算此期间应支付的增值税时),所以您只需要添加在此购买期间未购买的物料。出售。销项税额是应归属于当期的增值税。
期末库存期初库存=期内库存增加
本期库存增加量*(1 + 10%)=本期库存增加量的销售额(通常将毛利率定为10%)
本期库存销售增加额*主要产品适用税率=本期库存增加的销项税额
本期实际销售产生的销项税(发票)+本期增加库存的销项税–本期扣除的进项税费=属于当期的应交增值税期间=当前期间增值税+(期末库存-期初库存)*(1 + 10%)*适用的产品税率
本期应收销售收入=本期实际实现的销售收入+本期可以通过增加库存来实现的销售收入=本期应税销售收入+(期末库存-期初库存)*(1 + 10%)
因此:实际税负税率=当期应付增值税额/本期应收销售收入=(当期应付增值税额+(期末存货期初数)库存)×(1 + 10%)×主要产品适用税率]
/ [当前应税销售收入+(期末库存-期初库存)×(1 + 10%)]
注:由于在上一个期间已计算了与期初存货相关的税金和收入,因此在上式中扣除了期初存货,因此本期只需要计算本期的增加额。
然后,公式计算就足够了。
一般增值税税率为总销售额的1%。对于小规模纳税人,税负率为征税率:企业为4%,工业为6%(现在统一征收为3%),而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率为不是17%或13%,但比该比率低得多,具体计算如下:
税负税率=当期应交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付的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的实际扣除额
实际扣除的进项税额=期初剩余的初始进项税额+本期的进项税额-期末进项税额的进项转出出口退税额-期末
一般来说,各个行业的毛利率趋于同化并保持在波动范围内,这也形成了该行业增值税的平均增值税率。税负税率是评估企业经营是否异常的指标。
增值税是一种在商品生产和流通或提供劳务的基础上征收增值税的流转税。销售或进口货物的一般纳税人的税率分别为17%和13%,提供加工,修理和更换服务的税率为17%。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分别为4%(商业)和6%(工业,维修和修理行业)
一般纳税人应纳的税费=当期销项税-当期进项税
小规模纳税人应缴的税费=销售量*征收率
销项税是指纳税人根据销售和增值税税率,从购买者那里收取的用于销售商品或应税服务的增值税。
进项税是指纳税人在购买商品或接受应税服务时所支付或承担的增值税。
所得税分为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征收的税种。
目前,企业所得税采用三种税率。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0,000元(含30,000)的企业,按18%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30,000元以上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以下(含十万元)的企业,按27%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年应税所得超过十万元的企业,按33%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从2008年1月开始,企业所得税将统一按25%的税率实施。通常,所得税在各个地方按季度预先支付,并按年度结算。
应税收入=可扣除的总收入
应付所得税=月(季度)应税收入*税率
应付年度所得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增值税属于流转税,所得税属于所得税。这两种税无关。
(1)方法选择类型。
1.选择融资方式。一般而言,企业有三种主要的融资渠道:内部资金,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筹措资金。自筹资金可以规避风险,但是这种方法风险小,收益小。债务融资主要是从银行借钱以及在同业之间借钱。这种融资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利用利息的财务杠杆来节省税款。股权融资主要是指公司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和债券筹集资金的形式。这种融资方式仅适用于一些大型上市公司。因此,在这三种融资方式中,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规划。如果企业有选择债务融资的条件,贷款利率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在税前扣除贷款利息,增加了企业成本,达到了减少所得税的目的。
2.会计政策选择。由于会计政策具有选择权,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同一活动的会计处理方法。例如,库存核算方法包括个人估值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因此,当企业在通货膨胀期间成立或何时公司申请会计政策变更并经有关部门批准您可以使用后进先出的方法来核算成本。当价格变动不规律时,可以使用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来计算成本,这样可以增加企业成本,减少所得税。同样,折旧方法的选择包括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总年数法。为了达到递延纳税的目的,企业可以使用加速折旧法和总年数法计算税法允许的行业中的折旧。。这样,相当于企业获得了无息贷款,企业实际上增加了收入。
3.收入确认期。一般而言,确认会计收入的期限不同。一旦确认收入,无论是否提取资金,都必须缴纳应纳税额,这将增加企业筹集资金的成本,并降低税后利润。因此,收入确认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税收筹划。例如,商品的分期销售是基于合同中确认收入的日期,而商品的寄售是在收到寄售清单时确认的。为了达到合理的纳税期限,公司在签订销售合同时可以选择不同的销售方式。确认当期收入,实现递延纳税,减少募集资金成本,增加企业税后利润。
(2)策略利用类型。
1.投资地点:企业可以根据国家的规定在不同地区选择不同的优惠条件,选择在不同的地点投资,并享受低税负的优惠条件。例如,国家在西部地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和经济特区提供不同的优惠政策。因此,企业在投资时可以选择低税收负担地区以获得税收优惠。
2.投资行业:税法规定,对于在西部建立的企业,鼓励企业应在2001年至2010年征收15%的企业所得税时减少所得税;在西部新兴的基础设施行业中,其主要业务收入占总收入70%以上的,可以享受“两免三减”的优惠待遇。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力选择不同的行业,进行税收筹划,实现合理的避税。
3.人员组成:现行税法对失业工人和下岗工人的安置有一些优惠政策,企业可以根据情况合理运用。
4.减免税优惠:国家对许多行业实行减免税优惠。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政策进行税收筹划,实现合理的避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