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公司所得税申报表由一个主要表格和十多个时间表组成,因此需要填写更多详细信息。需要零税率退税。简而言之,有几种情况:一种是营业收入可以为零,成本和费用为零,或者有数据,利润为零或负。第二个是收入有一个特定的数字以及成本和支出,大于收入的个数,使纳税申报可以为零;第三,有特定数量的收入,成本和支出小于收入,有应税减免,逻辑关系后的利润为零或负。
有关说明,请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
注意: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系统中输入数据之前,必须先详细填写公司的基本信息,然后从相关的时间表开始依次填写,最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主要形式”。
如果公司的装修或购买办公设备不是固定资产,则可以计算当月的损失。
输入该季度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各种费用,营业税和销售利润。如果仍然是亏损,则无需支付所得税。
中填写的表格已加税,用于帐户检查。如果有利润,则应缴纳所得税,通常为25%。
所得税=利润总额*税率为25%(季度报告); (符合条件的小利润公司的所得税率为20%。小利润公司是指在该国从事非限制性和禁止性行业并符合以下条件的公司:工业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总资产不超过1000万元)。
附表2(1)“费用明细”说明
1.适用范围
该表格适用于实施企业会计系统,小型企业会计系统,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系统的一般工商企业的居民纳税人。
其次,报告的依据和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规定,相关税收政策以及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行业,填写“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费用”和“营业外支出”以及“视作销售成本”根据税法规定予以确认。
3.填写相关项目的说明
第1行:“总销售(运营)成本”:填写纳税人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认的主要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和销售确认成本。
2.第2行“主要业务成本”:根据不同行业的业务性质,填写纳税人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计算出的主要业务成本。
(1)第3行“销售商品成本”:填写从事工业制造,商品流通,农业生产和其他商品销售的企业所产生的主要业务成本。
(2)第4行“提供劳务的成本”:填写从事劳务的纳税人所承担的主要业务成本,例如提供旅游和餐饮服务,运输,邮政通讯,对外经济合作以及其他服务。
(3)第5行“转移的资产使用权成本”:填写无形资产的使用权(例如商标权,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版权,特许经营权)转让产生的特许权使用费权利等)以租赁业务为基本业务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和租赁成本,计入主营业务收入。
(4)第6行“施工合同费用”:填写纳税人在房屋,道路,桥梁,水坝和其他建筑物以及船舶,飞机和大型机械设备中产生的主要业务费用。
第7行“其他业务费用”:根据不同行业的业务性质,填写纳税人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计算的其他业务费用。
(1)第8行“物料销售成本”:填写纳税人在销售物料,废料,废料和废料中产生的费用。
(2)第9行“采购寄售费用”:填写从事采购寄售和寄售寄售的纳税人所发生的费用。
(3)第10行“包裹租赁费用”:填写纳税人用于租赁和借出包装材料的租金支出,以及用于逾期未归还的包装材料的支出。
(4)第11行“其他”:填写上述未列出且由纳税人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计算的其他业务成本。
4.第12行“已考虑的销售成本”:填写纳税人未将其视为销售会计的应税成本,但根据税法规定应视为已确认为销售收入。
该银行的数据填写在附表III第21行的第四栏中。
5.第16至24行“营业外支出”:填写纳税人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所有支出。
该库的数据填充在主表的第12行中。
(1)第17行“固定资产损失”:填写纳税人在资产清点期间发生的固定资产损失。
(2)第18行“固定资产净处置”:填写纳税人因处置固定资产而产生的净损失。
(3)第19行“无形资产的出售损失”:填写纳税人因处置无形资产而蒙受的净损失。
(4)第20行“债务重组损失”:填写纳税人根据国家债务重组全国统一会计制度确认的债务重组损失。
(5)第21行“财务费用”:填写纳税人在日常业务管理活动中产生的税费。
(6)第22行“非正常损失”: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报告纳税人在非营业费用中占的异常财产损失。
(8)第23行“捐赠费用”:填写纳税人的实际货币和非货币资产捐赠支出。
(9)第24行“其他”:填写以上未列出且由纳税人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计算的其他营业外支出。
第25到28行“期间费用”:填写纳税人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计算的销售(业务)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1)第26行“销售(运营)费用”:填写纳税人在出售商品和材料以及提供劳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银行根据“销售费用”帐户的金额进行计算和报告。该行的数据填充在主表的第四行中。
(2)第27行“行政费用”:填写纳税人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和经营而发生的行政费用。银行根据“行政费用”帐户的金额进行计算和报告。该行的数据填充在主表的第5行中。
(3)第28行“财务费用”:填写纳税人为筹集生产和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银行根据“财务费用”帐户的金额进行计算和报告。该行的数据填充在主表的第6行中。
IV。表内和表间的关系
(1)表中的关系
1.此表的第1行=第2行+ 7 + 12。
2。第2行=此表的第3至6行的总数
3.第7行=此表的第8至11行的总和。
第12行=该表的第13行+ 14 + 15。
5.第16行=此表的第17至24行的总和。
第25行=此表的第26行+ 27 + 28行。
(2)表之间的关系
1.第2行+ 7 =主表的第2行。
2.第12行=附表3第21行的第4列。
3.第16行=主表的第12行。
第26行=主表的第4行。
5.第27行=主表的第5行。
第28行=主表的第6行。
附表2(2)“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清单”的填写说明
此表格适用于实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金融业居民纳税人,包括商业银行,政策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和投资公司,租赁公司,担保公司,和金融金融公司,例如典当公司和典当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规定,相关税收政策以及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分别填写“营业成本”,“非-营业费用”,并按照税收规定确认为“视为销售成本”。
1.第1行“运营成本”:报告金融企业提供金融商品服务所产生的成本。
2.第2行“银行利息费用”:填写纳税人在银行业务中产生的费用。
3.第3行“银行利息费用”:填写纳税人从事存款和贷款业务的利息费用,包括银行同业存款,从中央银行借款,借入资金,吸收存款以及变卖金融资产,发行债券及其他业务利息支出。
3.第11行“银行费用和佣金费用”:填写纳税人的费用,佣金和与其业务活动有关的其他费用。
第17行“保险业务费用”:填写纳税人在保险业务中产生的补偿费用,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手续费费用,再保险费用,退保资金,保险红利业务和总费用,例如管理费,摊销补偿费用的扣除额,摊销的保险负债准备金,摊销的再保险费用和其他项目。
第19行“退款政策”:应纳税人寿保险的原始保险合同提前终止时,请按照协议填写投保人的保险单的现金价值。
第20行“赔偿和费用”:填写纳税人支付的原始保险合同赔偿金和再保险赔偿金的费用。
7.第21行“付款费用的摊销”:填写纳税人向再保险接收人摊销的补偿费用。
第22行,“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填写纳税人撤回的原始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准备金,包括未决赔款准备金,人寿保险责任准备金和长期健康保险责任保留。
9.第23行“保险责任准备金摊销”:将纳税人从事再保险业务的保险责任准备金填写到再保险接受人,包括未偿还的赔偿准备金,人寿保险责任准备金和长期保险金。健康保险责任准备金。
第24行“保单红利费用”:填写纳税人根据原始保险合同向保单持有人支付的红利。
第25行“再保险费用”:填写纳税人支付给再保险经销商的再保险费用。
12.第26行“手续费和佣金费用”:填写纳税人与其业务活动有关的手续费和佣金费用。
13.第28行“再保险费用的摊销”:填写纳税人偿还给再保险接收人的再保险费用。
14.第31行“证券业务费用”:填写纳税人在证券业务中产生的证券手续费费用和其他证券业务费用。
15.第32行“证券处理费用”:填写所有处理费,风险清算费用,与包销业务直接相关的各种费用以及纳税人在证券的承销,赎回和交易中产生的佣金费用等。。
第38行“其他金融业务支出”:除了上述金融业务外,还填写与纳税人计算的其他金融业务收入相对应的其他业务支出金额,包括业务支出和其他业务支出。
17.第41行,“已考虑的销售确认成本”:在纳税人的会计中填写不视为销售会计的纳税人应税费用,但根据税法规定应视为已确认为销售。
18.第45行“非营业费用”:填写纳税人发生的各种非营业费用,包括处置非流动资产的损失,非货币资产的交换损失,损失债务重组,捐赠费用,非常费用损失,交易损失等
1.第1行=此表的第2行+ 17 + 31 + 38。
2.第2行=此表的第3行+ 11 + 15 + 16。
3.第3行=此表的第4到10行的总和。
4.第11行=此表的第12行+ 13 + 14。
5.此表的第17行=第18行+ 30。
第18行=该表格的第19行+ 20-21 + 22-23 + 24 + 25 + 26 + 27-28 + 29。
7.第31行=该表的第32行+ 36 + 37。
8.此表的第32行=第33 + 34 + 35行。
9.此表的第38行=第39行+ 40。
第41行=该表的第42 + 43 + 44行。
11.第45行=此表中第46至50行的总数。
1.第1行=主表的第2行;
2.第41行=附表III第21行的第4栏;
3.第45行=主表的第12行。
附表2(3)“机构,社会组织,私营非企业单位的支出详细信息”
1.适用范围:
此表格适用于实施公共机构会计制度和私营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居民纳税人,例如公共机构,社会组织,私营非企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相关税收政策以及公共机构的会计制度和私营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制度,填写“总支出”和“可扣除总支出“等待。
1.第1行“总支出”:纳税人产生的所有总支出(包括非应税收入产生的支出)根据会计计算填写。
2.第2行“资金分配”:填写纳税人的支出。
第3行:“上缴支出”:填写实施收入上交方法的纳税人机构,按照规定的固定金额或比例上缴较高的公司支出。
第4行“专项资金分配”:填写纳税人根据规定或批准的项目为特殊目的分配资金的报告。
5.第5行“特殊支出”,填写特殊资金或国家财政,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指定的资金的实际支出,需要单独报告。
第6行“业务费用”:填写纳税人从事专业业务活动和辅助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包括工资,补贴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财务补助,公务支出,业务支出,设备购置费,维修费等费用。
7.第7行“经营费用”:填写纳税人在从事非独立会计经营活动以及专业业务活动和辅助活动之外发生的开支。
8.第8行“对子公司的补贴”:在补贴的财政补贴收入之外,填写纳税人产生的费用。
9.第9行“推进自筹基础设施”:填写纳税人的支出以达到基础设施配额。
第10行,“其他支出”:填写上述第2至9行中其他项目以外的其他支出,包括特别损失,捐赠支出,赔偿,违约金等。根据“营业外收入”的会计计算填写报告。
12.第11行“不允许扣除的费用总额”:填写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在扣除税项之前不允许的支出总额,包括纳税人用于支出的非应税收入或支出构成的财产不允许扣除或计算相应的折旧或摊销额。
13.第14行“允许的扣除总额”:该金额等于第1-11行。
1.第1行=此表的第2至10行的总数。
2.第14行=该表的第1-11行。
1.从第2行到第9行的总数=主表的第2行。
2.第10行=主表的第12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