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私募股权基金有关的当期税项主要是所得税和营业税。营业税率比较简单,涉及所得税的政策比较复杂。根据组织形式,私募基金可以分为公司制,有限合伙制和合同制。对于公司私募股权基金,主要适用的法律是《公司法》和《企业所得税法》。对于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主要适用的法律是《合伙法》。
对于合同型私募基金,传统的渠道型私募基金主要基于各种渠道的规定。私募没有明确的依据。
基金一级的税收问题因私募股权基金组织的形式而异。公司制私募股权基金因证券交易或股权交易而产生的收入,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征税,其所得税应根据“财产转让所得”和“利息”计算。收入”,税率为25%。
因为《企业所得税法》第26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股利和其他股权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因此当公司型私募股权基金获得被投资企业的股息和红利免征所得税。其中,“股权投资收益,如合资格居民企业之间的股利和股利”是指居民企业直接向其他居民企业投资而获得的投资收益。另外,对于需要国家支持和鼓励风险投资的风险投资企业,有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2007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发展创业投资企业税收政策的通知》(第31号通知),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创业投资的规定》资本企业所得税”《关于优先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7号)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其中建议第87号;
风险投资企业以股权投资方式对未上市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投资超过2年(24个月)并符合相关条件,根据其对中小企业的投资比例为70%高新技术企业。当年持有的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年;如果本年度少于扣除额,则可以在下一个纳税年度结转。
2.如何直接直接配售缴税?
与渠道私募股权产品相比,直接私募股权具有许多优势:不仅可以节省渠道成本,而且可以指导私募股权公司实现标准化。不可否认的是,如何直接直接配股缴税的问题一直处于模糊状态,目前尚不清楚。当前对此的主流观点分为两类:
非实体征税模式:合同私募不是独立的工商实体,仅是投资者的集合,是一种合同关系。因此,非实物征税模型认为合同私募不需要在基金一级征税,而只需要在投资者一级征税。实体税收模式:合同私募股权的运作被认为存在两个层次的法律关系。一种是基金经理使用基金进行投资,另一种是基金经理和基金持有人之间的筹款和分配。由于这是两项法律,因此有必要分别履行纳税义务。在基金一级,有必要适用与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税收制度;在投资者一级,必须应用相关法律法规和税收制度以获取收入。
但是,如上所述,我们认为当前的渠道型私募股权产品是国内合同私募股权的雏形,因此直接私募股权产品或基于原始渠道的私募股权产品将不会在基金产品链接,投资者分别纳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某些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 1号):“鼓励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的优惠政策” :
(1)证券投资基金从证券市场获得的收入,包括交易股票和债券的差额收入,股票的股利,股利收入,债券的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不征收企业所得税。收入。
(2)证券投资基金的分配不会对投资者的收入征收公司所得税。
(3)证券投资基金经理使用基金买卖股票和债券的差额收入暂时无需缴纳公司所得税。
该声明在声明中使用了“暂不征收”一词,这意味着中国可能认为合同资金应采用“实质性税收模式”,但目前并未暂时征收以鼓励合同资金的发展。这给未来的直接私人配售税制增加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