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您好,我建议您阅读《税收筹划》一书,该书全面,细致地解释了企业的一些合法合规的避税技巧和方法。所有主要的书店都有销售〜希望你能用我的答案
如何合理地避免企业所得税的确是一个难题,其难点在于没有固定的模式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不同的公司,其节税方法也不同。因此,只能为该问题提供一般的方法和原理,但是没有绝对正确的特定方法。
在给出一般方法和原则之前,我们应该对合理避税的论点做出正确的解释。
合理避税必须首先是合理,合规和合法的。在实现这一“三合一”的前提下,使用规则来节省每笔税收节省。以下是合理避免企业所得税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1.及时了解并熟悉企业所得税和税收优惠政策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利用政策法规,节省各种税费。
例如,我们在购买和购买时必须获得法律文件(例如发票等),以便企业支付的每一分钱都可以用作扣税前的成本。
例如,2015年针对小型和营利性企业的优惠所得税政策扩大了优惠待遇的范围。与应税所得减半相对应,将企业所得税的税率由原来的10万元扩大到20万元,税率从20%扩大到20万元。如果我们可以提前知道该政策的出台,那么在2015年初,我们可以为该年度的利润目标做出有利于减税和免税的安排。
其次,我们必须为公司税收制定合理的预算。使公司的年度税收有合理的安排。
例如,小企业对营业税有优惠政策,对所得税有优惠政策。有时,这两项优惠政策在长期关系中处于关键时刻。例如,一个小企业不仅可以享受每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增值税免税政策,还可以将应税所得减少一半,不超过20万元,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如果要充分享受营业税的优惠政策,就必须放弃享受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这时,我们必须考虑放弃这项优惠政策是否更具成本效益。
第三,公司所得税是一种年度税收,应该对税收节省进行长期规划
因为企业的亏损可以在亏损年份的下一个五年内在税前扣除(然后,如果在第六年之前有五年亏损,则只能用税后未分配利润来扣除) 。
例如,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一项关于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的优惠政策。如果企业当年没有利润,则在选择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后,该公司的亏损将不会从扣除后的五年利润中扣除。如果企业选择不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可以在未来五年内扣除公司损失的金额,并且五年内累计支付的公司所得税少于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选择。然后,公司应放弃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
简而言之,合理避免公司税是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财务和会计人员应熟悉业务,了解税法并认真专长,以实现合理的避税目的。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在当前的企业世界中,此项目经常使用。他们列出了在公司的运营项目中购房,购车的费用,甚至还包括孩子入学的费用。国家政策不允许这种处理。尽管此方法在当前的商业世界中并不罕见,但我们在此不提倡。
合理增加员工福利
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中小型企业的私人所有者可以考虑在应税工资范围内适当增加雇员的工资,为雇员申请医疗保险,建立雇员养老金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员工教育基金。资金,公司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等这些费用可以包括在成本中,也可以帮助私人所有者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减轻税收负担,降低运营风险和福利负担。企业可以较低的成本赢得良好的综合收益。
完整的“销售结算”文章
合理避税:财务总监可以做什么
有许多常用的避税方法,但一般仅不过是: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使用,转让定价方法,成本计算方法,融资方法和租赁方法。
全面税收优惠
新税法的颁布和实施将把减税和免税的权力归还国务院,以避免过度减税和混乱的现象。同时,税法还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例如: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减征15%的税;新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自生产之日起两年内免征所得税;以“三废”为主要原料的企业可以在五年内减免所得税;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及相关咨询,服务,培训等,暂时免征年纯收入30万元以下所得税等企业应加强这方面的优惠政策研究,努力通过调整收入,使企业享受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最大程度地避税,增强实力。
同时,全国各地的经济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投资的条件非常诱人。他们中的大多数根据各种年度和各种费用的企业所得税减免来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如果您的企业是高科技行业或鼓励性行业,那么此类优惠条件当然将成为公司避税的优先事项之一。
定价转移
转让定价方法是公司避税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这样的事实,参与产品交换和销售以分享利润或转移利润的经济活动的双方不是基于市场公平价格,而是基于它是一种基于企业共同利益的产品定价方法。使用这种定价方法的产品的转让价格可以高于或低于市场公允价格,以达到减少或免税的目的。
转让定价的避税原则通常适用于具有不同税率的关联公司。通过转让定价,高税率公司的部分利润将转移到低税率公司,最终将减少两家公司支付的税款总额。
由于不公开的原因,一些公司和我们联系过的公司都是匿名的。公司A的总部位于沿海经济特区,并享有15%的优惠所得税率。其产品的生产由位于中国的A公司和B公司(其按33%的比例税率)完成。甲公司每年从乙公司购买一百万种产品,并将其出售到国外。购买价格为每件6.8元,销售价格为每件8.3元。显然,该产品的生产成本为5.2元/件,因此两家公司应交的利税已经非常明显:
公司的年利润=(8.3-6.8)×100 = 150(万元)
A公司的应交所得税= 150×15%= 22.5(万元)
乙公司的年利润=(6.8-5.2)×100 = 160(万元)
B公司的应交所得税= 160×33%= 52.8(万元)
A和B总共缴纳了所得税= 22.5 + 52.8 = 75.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