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避税”,是应该交的税不去交的意思吗?
不是“应该交的税不去交”,而是企业能够想办法享受到国家有关优惠政策,从而减少税负。
在违规、不违法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合理避税呢?
合理避税即不违法,也不能违规,而不是您认为的“违规、不违法”噢。
企业规避的税种只能是所得税,流转税、资源税、消费税、财产税等是规避不了的,除非国家另有专门文件,如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军工产品,可以不缴纳流转税。
一般企业合理避税的主要途径是关联方交易,利用不同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少交和全免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例如,国家为了扶持新疆经济发展,在新疆区域内的企业免除企业所得税。那么总公司就可在新疆注册成立一子公司,作为利润中心,把总公司及旗下子公司的销售全部由新疆公司完成,其他作为生产中心,这样公司形成的利润在新疆公司,可以免所得税。
纳税筹划是个比较复杂的操作过程,涉及许多具体细节的设计和配合,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总之,如果不违法肯定就不能违规,会计制度也是法。
联合国税收专家小组对避税的解释为:避税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不明确的概念,很难用人们所普遍接受的措辞对它作出定义。一般地说,避税可以认为是纳税人采取利用某种法律上的漏洞或含糊之处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事务,以减少他本应承担的纳税数额。虽然避税行为可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但避税所使用的方式是合法的,而且不具有欺诈性质。避税是对已有税法不完善及其特有缺陷所作的显示说明,它说明了现有税法的不健全特征。税务当局往往要根据避税情况所显示出来的税法缺陷采取相应措施对现有税法进行修改和纠正。所以通过对避税问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国家税收制度,有助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有的研究者认为:避税实际存在三种情况,即合法的;非违法的;表面合法实质是违法的。
合法的避税,也称为节税,意指纳税人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经营结构和交易活动的安排,对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以减轻纳税负担,取得正当的税收利益。这在税务上不应反对,只能予以保护。
非违法的避税,这种避税行为往往是由于税法本身存在漏洞,使纳税人能够利用税法不完善之处作出有利于减轻税负的安排。这种避税行为,会使国家税收蒙受损失,但因为于法无据,税务局不可能像对待偷税一样给予法律制裁。只有完善税法,以杜绝漏洞。
表面合法实属违法避税,是在合法外衣掩盖下,欺诈手段逃税的违法行为。这种情况在国际税收中相当普遍。一般也是利用税法的差别规定和优惠政策,通过“挂靠”和“虚设机构”,以合法之名行逃税之实。对这类避税行为只有加强检查,一经查明真相,应按偷逃税论处。
在日常生活中,一问起工作,如果知道我做了很长时间的会计,常会有人问:喔,你是老会计了,那肯定懂逃税的方法了。听口气好象是想当然的。每一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苦笑着解释说我不会逃税,那是犯法的。如果说合理的纳税,我到是知道一些,于是乎狂解释一遍,方算过这一场。后来上网浏览,发现网上有很多兼职会计发出大话,可以帮助老板逃税云云,狂晕。这样的会计有老板敢用吗?明知犯法还当作资本,这不是坑人吗?我想,如果老板用这样的人话,后果肯定很严重。
一个会计,好的会计,不仅要会核算,把公司的帐算得清清楚楚之外,还要协助经理按章纳税。如果是合理纳税,这本身就是最好的节税。君不见,有的会计初入公司时,对老板大发狂词,可以搞定税务机关,可以帮老板逃税。结果,大多是以此为把柄来要挟老板,或遇到税务机关查税一起了之。只留下手足失措的老板。所以,在公司实践中,一个好的会计是不会轻易对老板说会帮老板逃税的。好的会计知道,逃税是犯法的,不但害了公司、害了老板,亦最终将会害了自已,古人不是有说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命。唯有深入学习税法,了解税法,给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税法给予的权用,来达到合理缴税,这才是王道,才是长久之计。如果仅凭一已之见,未深入学习和了解税收,就行避税之法,实际上就是在犯罪,祸害之大,不可估量。
我们认为不合法。此复。
避税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合理的操作,尽量少缴税,多为单位创造利益。
逃税是违反法律规定,运用违法手段,逃避应该缴纳的税费。
合理避税并不是偷税漏税,它是在合法的范围内减轻税收压力,避免因为税务知识的盲点,而导致企业多缴税或被税务局罚款。
企业容易忽视而导致多缴税的情况
1、没有生意进账的也要进行零申报;
2、增值税税率只与行业有关,与进项税的税率无关;
3、合同作废也要记得纳税;
4、不拿发票就要多缴税。
5个节税技巧
1、将个人专利以技术入股的形式投入公司为公司所使用;
2、合理的、节制的提高员工福利,计入成本,摊销利润;
3、混合销售要依法而签,分别计税;
4、发票丢失,及时补救,仍能报销和入账;
5、成本费用中公司费用与股东个人消费不能混杂在一起,要划分清楚。
(1)合理避税当然不犯法。
(2)否则不叫合理避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