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把补发10个月的工资分别分回到补发的那个月份,然后重新计税,把以往月份扣税进行多还少补。不是把以往补发的工资加入该月收入进行扣税的,这肯定扣多税啦。
默认为在两个不同税务机关辖区,同时只可享受一次扣除3500,假设B公司发的工资享受扣除,则B公司不代扣代缴。
则C公司应该履行代扣代缴义务,3500*税率计算即可,发的时候扣税,不发不扣税。
同时,A本人应该在住所地税务机关进行补税,同时发放的时候按照(B+C-3500)*税率-C代扣部分。
为啥A会补税呢?因为C扣税的税率可能小于B+C合计的税率,此时A合计应纳税额会大于C代扣代缴的个税的。A从两地取得工资,满足了自行申报个税的条件,应当自行去申报,否则构成逃税,按照税收征管法和刑法,补缴、罚金、罚款免不了的: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是某个月还是每个月都差不多个人实发万元左右?(如果是年就不用考虑税,因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月工资税前扣除额是1600,如果是工效挂钩企业企业所得税工资可全额扣除)
如果是每个月,可以考虑每个月发其中一部分,另外的集中在当年的某个时候一次性发放。因为国税总局对一次性发放数月奖金有单独的扣税方法。一次性发放数月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进行扣税(该方法一年只允许使用一次),不扣减1600,相应税率为应发数额除以12对比减去1600以后所使用的税率。比如每工资6500元,适用税率为15%%;另发放数月奖金59997元,59997/12=4999.75元,适用税率为15%%,每月扣税(6500-1600)*15%%-125=610,数月奖金扣税59997*15%%-125=8874.55,全年共发放工资奖金(6500-610)*12+59997-8874.55=121802.45,即平均每月实发到个人121802.45/12=10150.20。
如果不采用一次性发放数月奖金政策,每月平均应发放(59997+6500*12)/12=11499.75,扣税1604.95,相当于每月实发9894.8,这样能为每个人没月节约255元的个人所得税支出。该计算方法对一般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没有影响。
至于拿票报销就是人事和财务一块处理,拿票报销不能走工资,直接进的费用,所以没有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但严格说这其实是不符合国家政策,而且那么做工作量会增加不少.特别地,要是是经验老道的审计人员其实也是可以查出些蛛丝马迹的
当月做账:借:相关科目 贷:应付职工薪酬补发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现金\银 (关键是按月一提取,否则一次性发放还会涉及到个税)
应该是按照钱的性质来的,如果这是当做工资发的话就应该按月分摊来算。如果是当作年终奖的话就应该是按月分摊找出适用税率之后在按一次性收入缴税。
一、如果每个月的工资不超过3500元,不需要报个税;如果超过3500元,按标准报个税,但不会累积计算;个税的起征点是3500元,按月征收,工资也是按月发放,一次性补发工资是违法的,具体个税的处理,由公司会计操作,不需要劳动者自己操作;
依据《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4、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如果属于补发以前几个月份的工资,可按补发月份所属期的费用扣除标准工资来计算个税,不与发放当月的工资薪金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补发工资大多是因企业资金紧张或短缺、调整工资级别等原因造成。但由于个人所得税是按个人实际收到款项时进行纳税,按月计征。
扩展资料:
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规定了三种不同的税率:
综合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
经营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低一级为5%%,最高一级为35%%,共5级。
比例税率。对个人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个人所得税
补发的 也视同正常发放 即还原为应发月份的工资收入
存在疑问的话
我觉得
首先应该自己学习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征缴法规
大致掌握与你自己有关的政策规定
然后就疑问部分向单位劳资人员咨询
由其答疑解惑
如果确实有界定或计算等方面的失误
要责其更正
如果劳资人员坚持不认
你应该在向税务部门进一步求证后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由其负责向所在单位纠正并弥补损失
这一过程中
要注意用证据说话
最好都能有书面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