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开发区注册公司的话有税收返还,合理避税了。一般可以返还地方的50%%左右。
在企业所得税上,多做成本,这样可以减少利润,可以少征企业所得税。
可以把自己定位成董事长!2个公司分别设立总经理。我们老板就是这样!
合理就是通过国税的法规等漏洞来进行合理的避税。
方法有很多种,要看企业的性质(如:外贸、生产)还是看出口的货物。
例如:某生产型出口企业某月的进项税额为100万元人民币,出口销售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若该企业当月没有内销货物,其出口产品的征税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则该企业采取自营出口方式出口货物所能得到的应退税款为:
100万-1000万×(17%%-13%%)=60万元人民币。
若该企业成立一个外贸公司,并将生产的产品通过该外贸公司出口,则情况就会有所不同,按照上例,若该企业将原出口产品以8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外贸公司,外贸公司再以1000万元的价格出口,则:
生产企业的应纳税额为:800万×17%%-100万=36万元
外贸企业的应退税额为:800万×13%%=104万元
整个公司的应退税额为:104万-36万=68万,比自营出口方式多得到8万元的应退税款(68万-60万)。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在不改变出口价格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出口方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其实个人所得税的扣缴目前大多是采用企业代扣的方式,因此探讨这个问题好像必须从企业的角度来谈。不知道你的具体情况是什么?
如果是从企业的角度,现在常用的避税方式主要有这么几种:
1、部分月薪采用税前列支方式,即所谓的报销额度,但受到费用项目的限制。
2、利用地方税务机关的相关计税政策,例如购房退税,有的税务机关对当月的第二次薪酬采用统一税率,如20%%,这也是不少高收入者籍以避税的办法。
3、企业想方设法挤入“高新企业”的圈子。
4、部分月薪采用补充保险的方式支付(但税务机关对此的管理,特别是商业保险的管理越来越严)。
5、通过免税收入支付薪酬,例如国债承销利息收入等。
6、对于集中支付的薪酬(例如年终奖金),采用分次入帐的做法(仍采用一次支付,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
总之,要么不从“工资”费用科目中列支;要么虽从该项目列支但依据相应政策法规就低税率或者完全豁免所得税。
1、合理运用国家的免税政策。2、善于运用税率的点子差。3、打好时间差。
例:1、企业采购物资时所发生的运输费有7%%的进项抵扣,但是,你必需向运输单位索取运输发票。不要轻易放弃索取发票。
例:2、如企业有在职职工100人,安置一个残疾职工,可给企业节省6000元-8000元的残保金;安置下岗、退伍军人、应届大学生、劳改、劳教人员达30%%以上可减免三年所得税及附加税。
例:3、掌握好国家充许发生的费用的范围内降低所得税的税率。
例:4、(时间差的打法比较微妙不太好说),简单说一句,根据企业的收支情况来定开具发票和发货时间,这样企业的周转金可多运转二十多天,也就可多找回利差。
例:5、产品、商品的购入和销出与取得的发票有着至关重要的可寻性……
总之,企业要有一个精明强干、精打细算、能说会道、工作经验丰富的财务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