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避税是在不违法的情况下,通过控制税点达到尽量减少纳税的一种办法。自己开加工厂为了合理避税要做到
第一;采购进来的东西能要发票的一定要要,可以冲抵部分税收、
第二开给别人的发票在允许的范围内完好文字游戏,参照税点,尽量开成低税点的发票。希望能帮到你
个税筹划问题,这里税点点讲解几个常用的方法,仅供参考:
1. 根据工资支付方式合理避税:目前的个税法并未对个人非货币性福利收入有具体的管理办法,因此可以通过减少名义收入的方式来降低应纳税所得额,进而达到能够接受的税率范围。
2. 根据五险一金扣除标准合理避税:适当提高五险一金的缴纳标准,或者提高其他免税项目可以在工资总额税前进行扣除。拿公积金举例,每个月的住房公积金提高后,实际收入并未受影响(公积金可以取出来),然后又有比较明显的节税效果。
3. 根据优惠政策进行合理避税:当税率较难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应纳税所得额。比如大家可以和公司达成协议,一部分工资薪金通过福利形式发放出来,不以现金形式,因此不会被视为收入,也就没有税收。单位可以增加福利项目,比如免费交通、免费餐点,这样不给员工加薪也能减轻员工的税务负担,变相增加了员工收入。
4.个税当中,年终奖的税务筹划:年终奖是要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所得计算纳税的,也就是要把年终奖除以12个月,其商数去对照相应的税率档进行纳税。很多单位不注意,导致员工工资和年终奖比例失调,某一方过高,从而提高了全年的综合个税税率。
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税收临界点。对照税率表,我们发现假如年终奖是54000元,需要缴纳5295元,假如年终奖多了1元,则需要缴纳10245元,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以上就是回答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你好,
”一般纳税人 17%%税点,但这是利润的17%%“这句话是错误的,增值税是价外税,利润是按不含税价计算的,所以17%%的税不是利润的17%%,
进价就是成本,如果你进价1000卖价2000,这价格中含不含增值税?
如果是含税价,要将含税价换算成不含税价,
1000/(1+17%%)=854.70,
2000/(1+17%%)=1709.40,
这里854.70是进货成本,1709.40是销售收入,利润是1709.40-854.70=854.70,
进项税为:854.70 *17%%=145.30
销项税为:1709.40*17%%=290.60
你应交纳的增值税为:290.60-145.30=145.30
(要抵扣进项税,前提是购进货物要取得增值税专 用发-票,并认证通过,如果没有认证通过的进项增值税专 用发-票,就要交纳增值税290.60)
交纳增值税的业务不用交纳营业税,另外要交纳的有按应交纳的增值税计算的城建税(7%%或5%%)、教育费附加(3%%)、地方教育费附加(2%%)和其他当地的地方性税费。
大锅,个体工商户早就全免了,至于你要开发票的话就去地税买,3个点吧。至于要注册有限公司,那费用就高了,一年不吃不喝要将近1W块。
填开界面打开,商品名输一下后面就可以选税率了
如果税率没有你想要的,说明国税没有给金税盘发行时没有授权这个税率,要到国税授权一下
第一次回答中小企业合理避税,我觉得:合理冲入非业务的费用发票(生活中或者问别人要,甚至直接给税点购买);合理意思有两个:规则的合理,管理费用有的二级科目是有限制的,多了审计还是要调整的(规则我就不多说了);还有就是人性化的合理,举一两个例子,差旅费贴公交车票,不能超过员工极限上班的时间,比如10个办公室人员,每天也只能每人贴4张,不可能办公室人员在外面24小时都在坐车,而离公司很近的人员是不可能坐车的;又例如飞机票要对上公司的人名,飞机票火车票要对上两地的业务,还要有去有回。
再举个正面的,就是把工资表做大,我意思不是提高员工的金额,是加入人数(但不能无限的加,比如只有10人大概也只能加6-8个,如果加了几倍很容易败露),加的人一定要经过严格审查,审查有没有买社保有没有在别的公司单位出工资表;加人推荐:退休且买完不需要再交费买社保的人员,通常是45-70岁的人群(75岁以上的就最好别加,因为税局会质疑是否有工作能力),2000元或者2500元交25元,或者4000元交175元等等(要看公司加的人数,公司销售量,利润是否非常大),只要不要超过20%%那一档就有避到税了;还有就是欢迎非单位人员在单位挂名买社保,那也可以抵去社保单位部分金额又可以帮此人在工资表上安一个名号,让他在别的地方不要出工资表,而个人在单位投社保比自由职业投社保更加实惠,二者能达到共赢;还有就是工资表人员名单加入残疾人也可以免税。
还有就是逃,我觉得逃避一词,逃是离不开避的;就是销售的时候,不开发票,或者开收据,有机会就逃,模糊主营业务收入总量,自然账面上的利润就少了,但必须是非中式渠道进货,不然还是会追究库存的货的去向。可获2分,答案被采纳可获得悬赏分和额外20分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