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税和逃税的却别

提问时间:2019-12-10 05:00
共1个精选答案
admin 2019-12-10 05:00
最佳答案

偷税和逃税的区别

逃税:

逃税是指纳税人以各种不公开手段隐瞒真实情况,以不缴税,欠税为目的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根据新《税收征收与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偷税漏税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伪造(伪造账簿和会计凭证的建立),伪造(改建账簿)。帐簿和凭证,变更等),隐藏和未经授权销毁帐簿和凭证;其次,账目上有多种支出(以抵消或减少实际收入)或非上市或漏报收入;第三,未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通知申报仍然拒绝申报;第四是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即在税收申报过程中创造虚假的条件,例如不当填写或提供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税收信息。关于逃税,税务机关一经发现,应追回未缴或未缴的税费和滞纳金,并依照本法有关规定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构成逃税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逃税:

广义上的逃税是指纳税人通过各种手段逃税的行为。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种:(1)使用非法手段少缴或不缴税;在西方国家,通常称为“逃税”;合法意味着不接受或纳税。称为“避税”。从狭义上讲,逃税是指纳税人少付或不以非法手段纳税的行为。

逃税 节税_税法 避税

节税、避税、逃税之间有什么区别?

一,性质不同

1,节税的性质:节税活动符合法律意识,符合税法的本义。它不会影响税法的地位,但会加强税法的地位。

2.避税的性质:避税是达到逃避税收义务目的的一种非非法手段。因此,它和逃税一样危害着国家税法。直接后果是减少国家财政收入,间接后果是税收制度不公平和社会腐败。

3.偷税漏税的性质:在正常情况下,它不构成犯罪,严重的偷税漏税犯罪和重大手段都可以构成抗税犯罪。

二,适用对象不同

1.适用的节税对象:所有纳税人。

二,避税适用对象:外商投资,独资,合作等企业和个人。

3.逃税的适用对象:国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扩展信息:

节税功能

1.遵守税收政策和法规

节省税款是在法律条件下进行的,是对政府制定的税法进行比较分析后的最佳选择。

2.符合政策和立法意图

纳税人通过节税充分利用税法固有的优惠政策,从而享受其收益。结果就是税收法中优惠政策的立法意图。因此,节税本身就是实现宏观调控目的的优惠政策的载体。

3.需要计划

节税要求纳税人充分了解现行税法和财务知识,结合企业的全面融资,投资和经营活动进行合理,合法的规划。没有计划,就不会节省税款。

4.各种表现

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税法和会计制度不同,世界各国的节税行为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一个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国家税收政策差异越大,纳税人的选择范围就越大,节税形式也就越多样化。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税收节省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逃税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避税

全天候等待您_提供快捷服务

纳税筹划与节税避税、逃税、抗税的区别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为了减轻税收负担,实现零税收风险,在税收法允许的范围内,对业务,投资,财务管理,组织和交易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安排的过程。 。

节约税收筹划是税收筹划的一种形式,是指纳税人采取合法手段,按照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利用优惠条件的合法经济行为。

税收筹划和节税是合理的法律行为。这从根本上不同于避税,(偷)逃税和抵制!

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漏洞或税法允许的方法进行适当的财务安排或税收筹划,以达到减轻或减轻税负的目的而又不违反税法规定的目的。结果是国家收入的直接损失,使用外资的成本增加,违反公平合理的税收原则,以及一国甚至整个国民社会收入和分配的扭曲。

尽管避税并没有违反现行法律和法规,但其危害也不能忽略。

1.避税直接减少了该国的税收收入。

2.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立法意图,影响其公正性和严肃性。

3.避税的出现对社会公德产生了有害损害,威胁了诚实和纳税,使守法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税法不允许偷窃和逃税,并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七)》。该修正案对刑法中关于逃税的第二十一条做了重大修改。修改后的内容为:“纳税人使用欺诈或隐瞒作虚假申报或不申报。逃税额大,占纳税人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以有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处以巨额罚款,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扣缴义务人采用前款所列方法,没有缴纳或者少缴代扣,代收的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如果前两段的行为被重复执行,而未得到解决,则应计算累计金额。”“对于第一款,税务机关依法发出追缴通知书后,应退还纳税人并支付滞纳金,不施加行政罚款;但是,五年内逃税,或者税务机关给予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那些拒绝以暴力或威胁性方式缴税的人具有抗税能力。除税务机关退还的滞纳金和滞纳金外,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拒绝缴纳的税款和滞纳金,并处一次至五倍的罚款。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七条。

关于抵税的待遇,《刑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拒绝纳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拒付一至五倍;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拒付一倍至五倍罚款。